光伏电站开发 “刀尖上的舞蹈”

2013-08-28 10:37:14 太阳能发电网
原文标题:光伏电站“淘金”险象环生 来源:中国证券报 自2011年8月以来,光伏行业兴起一拨扎堆投建光伏电站的热潮。拥趸者中,除了传统电企,还有深陷亏损泥淖的上游制造商,甚至还出现与光伏本是陌路的其他产业

 

  中银国际分析师认为,随着未来电站开发的加速增长,一些企业甚至将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境地。

  玩不起的企业已经开始选择黯然离场。拓日新能今年5月就发布公告称,拟将其参股的一家新疆合资公司喀什瑞城49%股权转让给其控股股东奥欣投资。资料显示,喀什瑞城的主营业务为建设和运营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对于此举,拓日新能无奈地称,光伏电站开发目前面临融资渠道变窄、融资成本上升以及电站项目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等风险,出于对上述风险的考虑,公司今后将专注光伏、光热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另一些企业则开始傍上资本的“大腿”,为光伏电站开发找出路。7月5日,海润光伏公告,公司将牵手江西顺风光电公司合作开发其目前在手的499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涉及资金量达42亿元之巨。顺风光电是近年来活跃于新能源行业的资本大佬,今年1月,顺风光电的实际控制人郑建明曾以2500万元收购光伏巨头赛维LDK旗下的安徽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顺风光电大肆收购光伏电站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并非想做电站运营的生意,而是欲通过电站资产证券化,玩转光伏电站开发“游戏”。这也是目前众多资本热衷其中的公开秘密。

  所谓资产证券化,就是将光伏电站的相关资产以及收益进行打包,并分割成若干相同等份,通过有资质的信托等金融机构将该产品出售给不同的投资者。这种光伏电站开发模式,可大大降低光伏电站的融资成本,且风险共担,近段时间备受推崇。

  但理性的市场分析者则提醒,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在国内属于空白,其运作方式目前尚处于探讨阶段,大规模推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一位业内资深专家分析道,证券化是对电站资产的一种虚拟估值,是以未来现金流折现方式进行,而不是按照现今银行授信中的净资产模式。但是,光伏电站运营,受到电网限发、补贴不到位、电站本身衰减以及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确定现金流是个大问题。“毕竟,对于一个横跨25年的电站而言,除了政策环境外,还要既考虑电池组件的效率因素,又考虑期间的天气因素,其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他说。



作者:郭力方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