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企业调整战略
“但是,拿到配额后,国内产品出口到欧洲一定能获利吗。”上述高管反问道,“企业需要考虑如何以0.56欧元的价格在欧洲销售,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后,还不如选择走自己的路。”
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企业现有产能超过40GW,比全球总产能的2/3还要多。2012年全行业亏损达到400多亿元。江苏省作为光伏大省,电池组件总产能高达23GW,重复投入严重。受制于国际市场的变化,近年来光伏产品价格大幅跳水,企业经营困难,开工不足,进而导致龙头企业也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
“在欧洲市场,0.56欧元的价格,要想卖是很难卖的,其中获利的将是非中国企业。”上述高管认为,“欧洲企业可能也没什么获利的,相比较而言,获利更多的是印度、韩国等组件生产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对于中国而言,虽然是最大的生产量,在目前的价格承诺下,如果让客户接受中国生产的组件,其需要考虑的因素将会更多。”
为了应对这次贸易摩擦,国内各光伏企业纷纷调整战略。在欧盟有三类市场——家用屋顶、工商企业、大型地面电站,其中,家用屋顶这类工程对价格提升的承受力最强,因此,中电光伏决定加大对民用市场的开拓以及积极切入终端项目市场。
“此次欧盟反倾销对我国光伏产业甚至其他产业的发展不失为一记警钟,甚至是一种倒逼。”袁全认为,光伏产业既有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很难再持续。
与其一直被动,不如转换角色变为主动。曾单独应诉美双反的优太新能源,在败诉后,“优太坚定走品牌经营路线,在世界各地建代工厂。”刘鹏表示,因此,此次欧盟反倾销对优太基本没有影响,反而是“利大于弊”。在拼价格的时代,“对于客户而言品牌就被价格充斥掉了,如果价格被拉高,那么客户就会重新审视所购买产品的品牌。”
通过配额优化行业
这一时期,配额已经成为一个敏感话题。
“我个人希望通过配额实现产能的淘汰。”一家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相关人士这样告诉记者,“现在产能淘汰很残酷漫长。”
“关键是大企业去的慢,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本身也就是为了追求低价而去做的大产能,国家在这方面的力度相对较小,毕竟地方支持的还是比较多。”上述光伏高管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