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限价的标准暂时看似可行,却在长期削弱中国光伏产品的竞争力。因为该限价要求的执行时间为五年,但光伏产品的成本几乎每月都在下降。“要保证在未来五年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都不能低于这个价格,这意味着,欧盟很快就把中国的产品拒之门外。”上述尚德电力人士分析。
记者了解到,鉴于欧洲市场的风险和诸多的不可确定性,很多一线企业开始降低欧洲市场的销售比重。
“我们已经开始逐渐减少欧洲的出货量来分散风险。”瞿晓桦告诉记者,该公司2012年第四季度销往欧盟的产品占出货量的40%,而2013年第一季度已降到20%,预计第二季度会降到20%以下。据悉,公司重心将从欧洲转到亚太市场。
海润光伏CEO杨怀进则认为,无论是“47.6%”的高税率还是“0.57欧元/瓦”的价格底线,对主要依靠欧洲市场的企业来说横竖都是一个死。因此他建议,光伏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到中国市场。“据乐观估计,2013年我国市场的光伏安装量就可能达到10吉瓦。”
日前,海润光伏发公告称,将与港股公司马斯葛集团(0136.HK)合作兴建3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设施及开发太阳能发电项目。
光伏行业协会一位人士表示,尽管目前很多企业都开始把重心转向国内,但与欧盟之间仍存在最后一搏。“在剩下的半个月时间,中国光伏企业与欧盟的会谈仍存在一定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