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筹码
不过,与对韩国和美国的多晶硅“双反”相比,我国对欧盟的态度则犹疑颇多。
一位光伏行业协会的人士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欲将多晶硅“双反”作为一个筹码,以此来牵制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双反”进程。此外,德国瓦克公司等欧盟多晶硅企业的来华游说,也让我国相关部门的态度犹豫不决。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从欧盟进口了8.7亿美元的多晶硅,而同期我国向欧盟出口的光伏产品则近200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对欧‘双反’虽然是一个筹码,但中国和欧盟明显不是一个数量级的,筹码影响力有限。”上述人士表示。
而江苏一位光伏企业高管则谏言,在欧盟5月底公布了11.8%的临时反倾销税之后,我国也应该公布一个临时反倾销税,针锋相对。“这样就把皮球踢给了欧盟,也可以让他们在决策时更加顾忌。”
7月19日,一则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发出的函件,送到66家中国光伏企业负责人的手上,内容是此次光伏“价格承诺”谈判中欧盟的价格底线是0.57欧元/瓦,这被认为是本次价格谈判中欧委会最后的让步。
不过这个方案仍遭到了大多数中国企业反对。阿特斯阳光电力董事长瞿晓桦对记者直言:“将对所有不公平的规则抗争到底。”
两难抉择
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在8月6日后,未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升至47.6%;另一个是在8月6日之前,接受“0.57欧元/瓦”的限价。
“这两条路都不好走。”尚德电力一位人士分析, 47.6%的税率十分惨烈,目前我国在欧盟组件平均价格是0.6欧元/瓦,如果加上重税,总价将接近0.9欧元/瓦。“而欧盟本土产的基本在0.7~0.8欧元/瓦左右,这样一来,中国的产品将毫无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