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主动告诉企业申报的要求和时间,这就需要自己"立体式"地打听信息。” 作为一家央企光伏电站项目主管,贾亮(化名)获得了申报北京、山东、江苏三个省市三个示范项目的资格,这让他的同行们羡慕不已。贾亮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能获得申报机会的秘诀是主动寻找信息。他从国家能源局到地方发改委,多方询问消息,并相互印证,再做出判断。今年4月,贾亮已经开始着手寻找相关项目,并与几家拥有大型屋顶的用户达成了口头的合作协议。这些工作大概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贾亮介绍,一旦政府要求提供申报材料,时间往往短到只剩一两个星期,如果那时做准备就来不及了。
然而,就在示范区名单即将公布之际,他向对记者坦承,自己有点心虚。
贾亮的公司只希望做工程承包(EPC),如果项目批下来后,迟迟找不到投资者和运营者,项目就只能拖着不建。
一位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拿项目的主要是组件企业或者逆变器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做工程承包的。
然而,“拖着”是国家能源局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于2009年启动的“金太阳示范工程”就曾遇到严重的拖建情况。今年5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清算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的通知》,彻底叫停了“金太阳”补贴政策。
韩启明分析,分布式光伏示范区的政策与“金太阳”比较,除了补贴由初始投资补贴变为建成后的度电补贴外,其他方面几无变化,其扶持的重点仍落在“集中”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上。
所谓“集中”,是指大型屋顶光伏电站,即自发自用电量大的区域及工商企业,而这恰恰造成了贾亮们的尴尬和随之而来的拖建。
对于分布式光伏来说,项目设计发电20年,但屋顶租赁合同很难保证签约如此长的时间,而自发自用比例高的工商企业用电大户,更难保证在20年的时间里一直维持稳定的生产和经营。
据Bloomberg新能源分析师王旻楠计算,一个100兆瓦的电站,初始投资就需要7亿元以上,面对这样的巨额投资,鲜有企业愿意投。
王旻楠表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优势,主要在于一家一户式的发电模式,世界上光伏装机容量最高的德国,采取的补贴方式就是针对家庭用户的补贴,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前期投资额小,还可保证20年的稳定发电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