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秃鹫基金重整濒危光伏企业

2013-07-19 13:17:14 太阳能发电网
并购重组这些出现困境的企业,并不是谁都能涉足的。“有人曾将这种并购比喻为秃鹫吃残渣,因为秃鹫有很健康的胃。” 眼下光伏产业的全行业危机,给了一些善于利用企业危机的投资专家们练手的机会,一些类似于国外所称的“秃鹫基金”的投资主体,期望以市场化的并购

 

  危中存机
  我国光伏全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内企业大多不掌握核心技术,但在一些地方政府的过度扶持下,光伏产业却形成了庞大的产能,在国内市场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大部分光伏企业的产品都只能用于出口,严重依赖国外市场。据业内人士介绍,近期光伏组件价格以每季度10%到15%的速度持续下跌,表明这个产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演化成了产业危机。
  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0.36GW,同比下降3.76%,是历史上的首次下降;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6.6%,连续第6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光伏组件产量为22.521GW,同比增长5.9%。
  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光电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表示,我国的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在国际上具有非常强的竞争能力,但是这只是光伏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我国光伏制造产业链的各环节竞争力明显不平衡。
  “从硅锭、硅片,一直到电子组件,我们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在多晶硅制造、设备制造、原材料制造等环节,我们还都不具有在国际上竞争的能力。”赵玉文表示。
  据赵玉文介绍,我国多晶硅制造业打破国际垄断,对降低多晶硅材料成本乃至全球光伏电成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我国多晶硅平均成本在30-40美元/公斤,远高于国际市场,竞争力还处于弱势。目前多数企业停产,产能过剩,产量严重不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多晶硅产量7.1万吨,同比下降15%,进口却持续增加,达8.27万吨,同比增长28%,多晶硅制造业的萎缩和困境在持续。
  “企业出现困境,对于当事企业来说是一种危机。但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这种危机对于市场上很多人来说又是一种商机。”金杜律师事务所北京总部破产重组部合伙人郑志斌在最近举行的中小企业困境转机论坛上表示。
  光伏行业的危机在一些投资人眼中只是大量机会的潜伏。民生证券电力设备新能源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认为,光伏行业作为新兴产业,未来仍将持续增长。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政府主管部门启动了多项利好政策,力推国内市场的开发,这将有助于改善光伏制造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7月15日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全面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这被业内解读为光伏产业未来振兴发展的全局蓝图。赵玉文表示,光伏产业前景光明,发展大趋势不会改变。

  “秃鹫”机遇
  在全球化的周期中,任何企业都有经营陷入困境的可能性,专门针对困境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在发达国家早已司空见惯,而国内则鲜有专注于危困企业投资的基金。
  郑志斌本人有着多重身份,他既是专注破产重组的律师,也是北大PE联盟困境企业救治企业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以及中国困境企业救治联盟的秘书长。在郑志斌看来,并购重组这些出现困境的企业,并不是谁都能涉足的。“有人曾将这种并购比喻为秃鹫吃残渣,因为秃鹫有很健康的胃。”
  赵玉文认为,目前光伏产业仍处在严重低迷期,竞争激烈,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使产业经过“破产”、“重组”等的痛苦改造,提升到崭新的发展阶段。
  北大PE投资联盟理事长郑昌幸透露,瑞盘投资、北大PE投资联盟等准备联合发起一只“火凤凰”基金,专门针对光伏行业,通过资金的介入将光伏行业与下游电站进行整合,盘活现有的光伏资产。 



作者:李阳丹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