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方式探析

2013-07-11 16:14:57 太阳能发电网
自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方向以来,国内光伏行业在历经半年之久的隐忍后,终于迎来两项关键性政策的落地:20年的补贴年限与不高于0.45元/度补贴标准。   很显然,20年的补贴年限与各方呼吁争取到分布式补贴(0.45元/度)的标准

 

  国内市场期待合理补贴模式
  与此次国家启动光伏分布式示范区不同的是,当前国内整个分布式光伏市场启动需求更加迫切。有消息称,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将再提高5厘钱,达到1.3分,从而改善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不足的现状。但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能否真正启动,关键在于激励政策和商业模式,如果政策科学、合理,各方受益,而且程序透明、可操作,则便于开发商的介入。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分布式光伏政策虽然简单、易操作,但存在国家将花更多的钱进行补贴、企业存在不当收益、缺乏社会公平等弊病。我国在工商业、大工业、公共事业单位用电的价格不尽相同,且相别较大。工商业用电电价在0.8-1.4元/度,大工业用电电价在0.6-0.8元/度,公共事业单位用电电价在0.5-0.6元/度,政府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单位、农业用电和居民用电则只有0.3-0.5元/度。当前的补贴模式是在用户用电电价之上简单加上固定额度,存在收益不公平问题,不利于全国大范围启动。而且长达20年的补贴年限,使得项目业主在传统电力涨价预期下而获得不当收益,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只有固定电价收益模式才是最适合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的补贴政策。”王斯成说。
  王斯成解释,所谓固定收益电价就是,自消费抵消的电网电价+国家补贴=固定收益电价,即国家只补贴电网零售电价与固定收益电价的差额,这样一来,无论电网零售电价的差异有多大,在相同的太阳能资源区,大家的收益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做到了公平收益,而且随着电网电价的上涨,国家补贴逐年降低,不存在不当收益的问题。 采用固定收益电价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所有建筑都对分布式光伏项目开放,没有选择建筑难的问题,低电价建筑国家补得多,高电价建筑国家补得少,公平收益,有利于光伏市场的迅速扩大。
  或许,正如当初财政部、科技部、能源局推出的“金太阳”撕开了大型光伏电站上网的一道口子一样。如今,国家能源局推出的“分布式示范区”也为分布式光伏争取到了上网的权力。但企业要获得电网的上网许可,仍需要拿出“十八般武艺”,其能否顺利上网抑或重走“金太阳”上网的艰难老路还不得而知,一切都仍要取决于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态度,而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将是开启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关键。



作者:钟银燕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