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尚德电力的快速发展,其银行贷款从2005年末的0.56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11年底的17亿美元。今年3月数据显示:到期短期债务为15.75亿美元,可转债为5.41亿美元,负债总额为35.75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超过80%。
面对巨额负债,尚德电力的偿付能力是薄弱的。早在2011年二季度尚德电力多项财务指标就已亮起红灯:短期借款16.66亿美元,公司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6.48亿美元,二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只有190万美元,一季度则为负的1.402亿美元。2012年8月31日,尚德电力本身持有的流动性资产中的非限制性现金只有330万美元。难怪债权人大会上“钱还不还?怎么还?拿什么还?”被众多债权人不断提及。
光伏产业的市场是存在的,但它是不是尚德电力的市场则是另一个问题。
2010年17.4%的毛利率,使得尚德电力成为在美国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的最后一名,也使得当年主营业务出现亏损,而2011年净亏损则超过10亿美元。
新旧资本合作难以顺畅
尚德电力要努力生存下去,现有的资本是无力完成的,国有或其他大型资本的出手不可或缺。但是,新资本的进入并不代表新的合力产生,新旧资本的合作顺畅与否至关重要。从尚德电力过去一年多的救赎之路看,情况极不乐观。
2012年8月15日施正荣先是被免去CEO职务,今年3月4日又被免去董事长资格,在他与国际资本矛盾公开化的同时,他的作用也被日益淡化。
尚德电力陷入困局以来,政府、银行多次无奈伸出援救之手,并且提出一个并非不合理要求——以施正荣个人资产做抵押,但每每被拒。
个中原因,坊间传闻甚多,乌龙甚多。而造成施正荣、国际资本、政府及债权银行三大利益集团出现裂痕、剪不断理还乱的大概有这样一些事情:
2012年,一位名叫Kent Ji的股东向旧金山一家联邦法院提交诉状称,一家名为亚洲硅业的公司实际是施正荣个人控股的公司。2007年初,无锡尚德在其成立不久后,就与其签订了一份价值15亿美元的购货合同,后又陆续提供了数千万美元的免息贷款、贷款担保和预付账款,而亚洲硅业直到2009年才开始有多晶硅供货。
世人关注的“荣德系”,包括镇江仁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镇江荣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扬州荣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施正荣,被视为家族企业。短短两年内,无锡尚德向上述3家公司输入了25亿元资金,2010年下半年尚德电力最终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了荣德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