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进:光伏不是“捞金”工具 理性看待产业前景

2013-05-03 13:56:18 太阳能发电网
     曾经的光伏大佬们满面春风地渲染着光伏产业的传奇,自己的丰功伟绩;如今接连不断的大败局逐个上演,粉碎着光伏追逐者们再造财富神话的痴梦。人们说,光伏时代已经曲终人散;他说,光伏才开始洗尽铅华走上历史的舞台。面对记者,昔日各大媒体的封面人物纷纷落荒而逃;他憨笑着走到镜头前,朴实的说:我来说说吧......   笔者:很
认为相比较火力发电来说光伏发电的成本是高的,我们个人和国家如何能够承担得起呢?

  杨怀进: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下降了,5年前电站项目建设成本要每瓦5欧元,现在已经降低到1.5欧元了,在一些地区还在下降。我们国家在十年前光伏电站的每瓦造价是100多人民币,现在已经是10元多人民币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现在的火力发电成本实际上是可见的直接成本,而没有涵盖碳排放,未来环境污染治理,未来疾病医治的成本。我们的雾霾天气,我们的癌症村都是我们对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其中最重要的代价就是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如果将这些代价都算进去,大家会发现光伏的价格并不比火力贵啊。这是一个国家的重大能源战略问题。说到如何让国家和老百姓承受得起的问题,我想说三点,第一点:光伏技术的进步一定会使得发电成本越来越低的,第二点:过去十年来各地自来水的价格上涨了多少倍?为什么?因为要付用水的费用,还要付污水排放的费用,比如在上海综合水价是在每吨2-3元人民币。而电力的价格没有多少上涨,五大电力过去数年是一直亏本的。我们的工资,房价等过去上涨了多少?可为什么电费就没有上涨呢?我们应该要尽量使电力价格市场化,补贴不是长久之计,第三点:大家也理解各个人消费能力不一样,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个明确的分段式电价,比如第一段人均每个月用电量在多少度电是什么电价,超出部分将加价多少,第二段人均用电量和电价,第三段人均用电量和电价,这样可能就合理多了。让那些富裕而又有能力的人在付高房价和其他奢侈品的同时相应多付些电价也是合理的。这些增加的电价可以用来补贴绿色能源,或者使得这些富裕的人直接使用绿色能源。

  笔者:众所周知,最初是您把光伏产业带到中国来实现产业化发展的,从最初的来到中国落地生根再到后期的发展壮大,这过程中您不光是见证者更是身体力行的推动者,而今这个产业又变成这般满目疮痍,随着光伏岁月里的跌宕起伏,您的心路历程又是怎样的?您认为是什么让光伏在中国发展的这么大起大落不同寻常的?

  杨怀进:这是个值得我们重点说说的问题。从曾经政府、银行、媒体及各种投融资机构的过度追捧到如今的谈之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好像光伏产业在世人的眼中从来就没有还原过他自己的面目。我觉得这首先就缘于大家对光伏行业的认识问题,如果把光伏产业看作是捞业绩和赚钱的工具,那么大家为利益所驱动势必在行业的发展中有失偏颇,把诸多人为的因素倾注到一个无辜的产业上去。就像1999年底我把光伏引入中国以后,我是怎么都想不到短短的几年内光伏产业能够发展的那么疾速,记得2005年我第一次参加国内的光伏展会,看到了那么疯狂的景象,我当时都羞愧得要捂住自己的眼睛不敢再看了。一个平平常常的新兴行业,到底是因为它拥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还是仅仅因为它在段时间内给人们带来了暴利,让人们杀红了眼才变成那个样子的?今天,在光伏泡沫破


作者: 来源:中国低碳网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