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全文)

2013-03-07 09:29:25 太阳能发电网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工作将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更重要
设备等急需重大装备研发力度,加快提升装备自主化水平。

  支持流程制造企业探索向价值链高端提升的有效路径。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化基地,针对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和关键环节,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加快行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改善工艺流程,加快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提升。

  支持加工制造企业不断提升高端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能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通过研发外包等创新型组织模式,提升高端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能力,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及时更新,提高整体生产效能,持续做大市场空间,形成传统产业的新的优势领域,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利用数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大型自动化成套设备和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大力推进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推动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持续创新,推动机械产品的创新应用,促进我国机械产品和产业的升级换代。

  提升制造业高端环节竞争力。在我国制造业的优势领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技术研发机构,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抢占产业价值链的上游环节。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全面提升技术集成能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提高新技术服务在经营收入中的比重。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深度融合。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发展需求,着力突破云制造、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制造过程物联等关键技术,实现企业核心业务与信息平台的深度融合,开发CAX、MES、ERP、MRO、PLM等软件产品,着力打造一批数字企业,支持地方支柱与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提供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三)促进绿色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

  面向工业领域节能减排和增效,继续部署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和新技术推广,为我国主要流程制造企业的节能减排提供支撑;针对离散制造企业,围绕绿色设计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绿色产品开发、回收再制造技术开展科研攻关,开展典型行业与区域应用示范;重点推广企业节能、建筑节能技术;建立一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应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积极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推进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促进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着力推进和壮大科技服务业,引导和支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一)改造提升生产性服务业

  加强一体化电子商务技术攻关。突破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体系研究、智慧电子商务云服务、新一代服务技术架构及解决方案、市场可信交易服务技术与系统研究开发等。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加强重点领域全程服务解决方案研发,推进服务示范应用,培育龙头企业。

  加强物流集成技术支撑。加强物流市场供需结构战略研究,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发展景气监测与预警技术、集装箱海铁公多式联运智能运输组织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强化物流射频识别、可视化及智能决策等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建设海铁公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强面向产业价值链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协同技术研发,建设第三方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二)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

  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推动文化内容、素材数字化,促进数字文化资源库建设。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


作者: 来源: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