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光伏产业大杂谈(总结篇)

2012-12-12 16:44:06 太阳能发电网
     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处于生死存亡之秋。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片、硅片)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18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法律服务部主任刘慧娟向《财经》记者透露:“原告同时也提交了反补贴的申请,欧盟委员会应该会在10月下旬就反补贴立案调

  Nitzschke也是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的副总裁。SolarWorld自2011年起结束了美国和德国的部分生产经营。

  在2004年,中国光伏产业还默默无闻,如今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面板生产国,占据了欧盟市场80%的、全球市场65%的份额,欧洲和美国的光伏企业则节节败退。

  在欧洲,挪威的REC公司已经关闭了所有挪威国内的硅片和电池片生产。英国公司BP-Solar于2011年9月宣布停产。德国的PhoenixSolar从2011年11月开始裁员。而曾经是德国最大也是全球领导者的Q-Cells公司于2012年4月宣布破产,随后被韩国的韩华化学收购。

  在美国,太阳能组件制造商Evergreen于2011年8月破产。光伏上游企业MEMC在2011年11月也宣布了全球范围内的重组、裁员和产能削减。Solyndra、BeaconPower两家公司,在分别获得了美国政府5.35亿美元、4300万美元的贷款担保之后,仍抵不过市场的逆流,于2011年相继倒闭。

  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贸易法教授陈治东向《财经》记者坦言:“欧盟委员会立案调查,这很正常,因为欧盟有反倾销法。欧盟的企业依据法律提出反倾销调查的申请,欧盟委员会也有法律义务来立案调查。”陈治东也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高鹏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磊是国内经验最丰富的反倾销诉讼律师之一,正在代理国内光伏企业在美国和欧盟的反倾销官司。他认为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完全在意料之中。“除非欧盟放弃光伏制造环节,否则不会坐视中国企业通吃这个市场。”

  欧盟委员会的官方材料显示,EUProSun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包括中国出口商对于欧盟市场构成价格倾销(售价低于成本价格),以及倾销对欧盟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因此,欧盟委员会决定展开反倾销调查。

  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从立案到终裁,可能长达15个月。立案调查启动后的9个月内(本案是到2013年6月),欧盟委员会将公布其初步的结论。在初步裁定“倾销”和“损害”均成立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6个月后(本案是2013年12月),欧盟委员会将作出“倾销”和“损害”的最终税率裁定。

  刘慧娟告诉《财经》记者:“EUProSun也提交了反补贴的申请,欧盟委员会应该在10月下旬就反补贴立案调查。”

  让中国企业希望犹存的是,欧盟委员会有一个称为“欧盟利益测试”的环节,如果测试结果显示征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不符合欧盟整体利益,那么欧盟委员会就有可能不征税。

  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欧洲区合伙人GeorgeBerrisch有20年欧盟委员会行政诉讼的法律经验。他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欧盟委员会的利益测试机制并非简单从商业利益出发,还有政治考量。因此假如利益测试认为征税不利于欧盟整体利益,那么即使倾销和损害确实存在,也仍会作出不征税决定。”



作者: 来源:财经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