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光伏产业大杂谈(总结篇)

2012-12-12 16:44:06 太阳能发电网
     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处于生死存亡之秋。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片、硅片)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18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法律服务部主任刘慧娟向《财经》记者透露:“原告同时也提交了反补贴的申请,欧盟委员会应该会在10月下旬就反补贴立案调

  启动国内市场

  中国各级政府看重的是税收和就业,因此扶持重点是光伏设备制造。欧洲各国政府看重的是环保,因此财政补贴放在了光伏发电站,这是光伏产业制造在中国、应用在欧洲的根源

  中国光伏企业集中在中游的电池组件生产环节,组件所需的硅原料、购买组件的光伏发电企业,绝大多数来自境外,因此被认为是输出清洁能源到国外,制造污染在国内。

  目前,欧洲是全球太阳能应用的绝对中心,仅德国一国,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即占全球装机总量逾三分之一。

  截至2011年末,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为6900万千瓦,德国为2500万千瓦。

  2011年,欧盟诸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量2100万千瓦,其中意大利新增900万千瓦,德国新增750万千瓦,都超过了美国(440万千瓦)和中国(300万千瓦)当年末的装机总量之和。

  这一局面有望在未来数年内改变。9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

  与2011年的数字相比,这意味着7倍的装机量增长和27倍的发电量增长。这同时意味着,当欧美市场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筑起大坝之时,国内市场有望消纳相当部分中国光伏组件企业的产能。

  光伏和风电这些不稳定的发电形式,在国内现有的电网调峰技术下,确实可能会对电网安全产生威胁,这也是电网公司屡屡爆出弃风、弃光的重要原因。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欧美市场的门槛提升将迫使国内光伏组件商的产能回流,而这又可能会倒逼国内的电网改造,从而扫清光电并网的技术障碍。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的大电网架构不利于光电和风电并网。而欧洲风电光电大发展的技术基础,则是分布式、互动性的小电网。

  除电网消纳问题外,中国光伏发电的产业政策及其执行力度,是启动国内市场的另一关键因素。

  2011年8月,发改委核定了每千瓦时1.15元和1元(均为含税价)两档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当时,这被认为会大大刺激国内市场的发展。然而一年过后,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并未真正开启。

  苏维利认为,“中国市场的体量确实让人憧憬,但是作为对政府依赖性较大的行业,其发展还要取决于政府政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他指出,“目前政策执行的年限,以及如何具体执行,都不是很清楚。中央定的政策,到省市层面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比如,如何保证补贴按时发放、补贴政策究竟能够持续多久,这些在发改委的文件中都没有明确说明,恰成为了中国市场困扰投资者的问题所在。

  2011年,歌美飒风电技术有限公司(西班牙企业,亦有光伏项目)在山东省投资了两个项目:一个拿到了每千瓦时1元的电价,当地政府按期发放了补贴;另一个虽然拿到了同样的电价,但补贴迟迟未到位,对企业现金流造成很大影响。



作者: 来源:财经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