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大洲:从新能源产业发展角度来讲,这是一个长期使命,是国家战略。有些事情是必须尽的义务,比如说,规定电网公司卖出的,10度电中必须有2度或者1度电来自新能源发电,将其与电网公司上下员工的考核挂钩。国家政策上有相应倾斜,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据我了解,电网接收新能源电的困难只在于利益分配,并不是技术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电网虽然建设得晚,只有短短几十年,但是技术水平几乎是全球领先的。中国比德国、美国更有条件接收新能源电。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好,唯一的原因就是没有动力,就是利益问题。
李强强:《第三次工业革命》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从分布式能源展开,所有的新能源、传统能源交互转换、融合使用。这给分布式供电提供了理论支持。
严大洲:非常正确。南联盟战争时期,南联盟的指挥系统、导弹系统很快瘫痪,因为它的电网瘫痪了。中国的电网非常大,受到攻击的时候就非常脆弱。这种情况下,微网、局部网就变得很重要。
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全球的汽车发展的前景也是指向电动汽车发展,减少城市污染,中国有没有这个条件?国内高速公路、电网非常发达,在高速公路网周边建充电站和太阳能发电系统,发电直接提供给电池,电动车可以在此充电或换电池。如果将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和电网建设发展相结合,不再需要直流交流的变换,发电直接供给电动车,成本会更低,这个市场巨大,会带来新的革命,甚至包括我们用电电器。
李强强:从体制或者产业成熟度来看,实现分布式发电是否会是一场持久战?你认为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几年还是几十年?
严大洲:几年,我觉得太晚,最好几个月就能实现。电网公司已经出了支持光伏分布式发电上网的政策,我想至少应该有一些示范,甚至大量的示范。有资金实力的人或企业可以自己建电站,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但有前提条件,就是电网公司允许个人发电,允许上网。
目前应该是光伏产业突破国内应用的好时机。当中国能源结构真正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到美国着急的时候了。不管是军用设施还是民用设施,家家户户都可以自己供电。这时,中国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李强强:现在光伏产业的市场正在由国外转向国内。你判断国内市场开发的时间和节奏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时候能支撑起产业发展?
严大洲:从产业内部来讲,越快越好。光伏产业尤其是产业链后端的企业大概连续五个季度亏损,没有多少企业能够坚持得住。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补贴不能到位,很多企业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死亡。启动国内市场应该是光伏产业最有效的自救方式,这也是政府和企业的共识。
有业内人士认为,两年以后,国内市场能够支撑光伏产业发展。前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欧洲的经济恢复大概要5年时间。我们在这段时间把产业发展起来,这是好事情,让欧美羡慕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