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变调”

2012-12-11 09:35:24 太阳能发电网
      依靠政府补贴和国外市场,极速发展的光伏产业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眼下,到了不得不思考出路的时候了。   两年前,光伏企业还是政府和投资者眼中的宠儿。如今,它们有些却成为了等待政府救助的对象。   曾经的光伏巨头——尚德、赛维LDK等深陷经营危机,濒临破产

  严大洲:任其自由发展的话,美国的目的就得逞了。美国通过各种手段,把中国核心企业打倒。利用多晶硅长单协议捆绑部分企业。此前,尚德用2亿多美元代价提前终止与美国多晶硅及硅片巨头MEMC签订的2006年到2016年的硅片供应协议。同时,美国又将原材料以低价输入国内市场,以打压国内刚刚兴起的多晶硅产业。

  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压是有预谋的。2008年奥运会之前,美国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国内光伏企业的负面消息。这是为什么?中国光伏产业在2007年第一次超过美国和欧洲国家,成为世界老大。2007年,中国多晶硅产业实现量产,年产1130吨,其中洛阳中硅的产量是507吨,是当时产量最大的多晶硅企业。

  现在看来,这完全是美国的一个战略性反应。先由媒体负面报道,影响政府,促使政府打压企业不给扶持,导致企业生存艰难。不过,美国没有达到目的,中国的光伏产业还是发展起来了。于是,市场化打压随即而来,动用财政政策、税收等手段,包括最近的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所以,这是美国的国家战略。如果中国企业没有国家战略支持的话,如何与美国抗衡?

  李强强:也有很多企业人士认为,政府在具体做法上有待商榷。政府究竟应该从哪个环节上扶持,扶持到什么程度,存在争议。有些企业对政府一些政策不胜其扰,希望成立光伏示范区,不要政策过多干扰,任其自由发展。你是否赞成?

  严大洲:中国地域广阔,地方条件差异特别大,阳光条件、用电情况差异都很大,应该是差异化对待。像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条件推广分布式发电,自发自用。因为这些地区电价较高,一度电的发电成本不超过1块钱,很多地区,高峰电价已超过1块钱。这时就具有市场投资动力。但是中西部情况不同,电价相对较低。唯一难点在于电力法规定,不允许随便发电、上网,实质上就是并网问题。

  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国家电网发布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实施措施。这是一个很好的动作,未来大部分市场应用可能就在于此。

  国内市场是关键

  李强强:从光伏产业开始发展到现在,并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国家电网也觉得很冤枉,认为这不是电网的问题,而是因为政策没有理顺。你怎么分析并网的问题,根源是什么?

  严大洲:这是最受争议的一个问题。鉴于普遍不能上网的现实以及电网公司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人们将矛头指向国家电网也很正常。

  光伏发电与电网的传统经营模式是相冲突的。传统经营模式是电网从发电厂买电卖给用户,传统电厂规模大,易调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小、数量多,调控困难,管理成本高,再加上地方电网没有明确的政策指导,操作上确实存在困难,但这不能阻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有条件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为名还是图利,总得有动力来驱动。在政策配套上,政府还需要理顺、完善,而且电网公司处于垄断地位,更需要国家力量来推动。

  李强强:你建议先从哪方面破解并网难题?

 


作者:丁玲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