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光伏产业链之组件行业深度研究

来源:东方证券 编辑:jianping 光伏产业链光伏组件
从产业链业态来看,组件厂商直接面对市场,长期形 成一定的品牌和渠道能力,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盈利波动更小;中上游的多晶硅、硅片和电池片 第三方厂商则属于产业链配套环节,当供需偏紧时能够获取高额利润。

行业简介:光伏制造链末端,渠道价值高于生产附加值


光伏制造链末端,渠道销售兑现上游价值


光伏组件环节属于光伏制造产业链最末端,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主要任务是完成光伏发电单元的 封装并销售给下游客户。组件上游是单多晶电池片,下游是光伏发电系统。组件环节是将具有发电 能力的电池片通过串并联的方式密封成组件,即保护了电池片,也便于户外安装。和上游不同的是, 虽然组件的性价比(高效率低成本)是核心要素,但其使用寿命、衰减和可靠性等也同样重要。

 

客户相对分散,2C 属性更强,销售能力凸显。与上游产品“B2B”的销售模式不同,组件的客户 主要为 EPC 建设方和电站业主,市场更佳分散,中小型业主相比厂商显著更多;上游产品的销售 主要以价格导向,通常能维持价格在供需边际上的动态平衡;而组件销售“2C”属性更强,更考验 厂商的渠道销售能力,不同市场和不同客户的产品价格也有所不同。


组件本身创造盈利有限,主要兑现上游价值。目前,现货价格下单一组件环节已基本无法实现盈利, 利润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环节,这也导致目前基本不存在独立的组件厂,均以一体化的形式存在。因此组件环节更多是作为一个光伏产品销售的渠道,以组件形式兑现上游产能创造的利润。

 

组件厂商掌握终端市场,经营相对上游稳定。从产业链业态来看,组件厂商直接面对市场,长期形 成一定的品牌和渠道能力,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盈利波动更小;中上游的多晶硅、硅片和电池片 第三方厂商则属于产业链配套环节,当供需偏紧时能够获取高额利润,如 2017 年的单晶硅片和 2019H1 的 PERC 电池,而当供需反转时对盈利能力考验较大。同时上游存在不同程度的后发优 势,龙头历经多次更迭,而领先的组件厂商在近年来趋于稳定。


长期维持完全竞争,平价+超配打开需求天花板


供给端长期过剩,集中度缓慢提升


组件环节长期处于稳定的供过于求。首先从名义产能来看,组件环节的产能是四大光伏制造环节中 最大的,且长期存在产能过剩情况。虽然根据 PV Infolink 预测,2020 年电池片产能将超过组件, 主要是因为 2019Q3 大量 PERC 产能投产,行业仍处于老旧产线出清阶段,预计实际有效产能将 小于预测,即组件环节仍将保持长期的产能充裕。其次从产能结构来看,多晶硅环节的高电价地区 停产产能、硅片环节的大量多晶硅片产能和电池片环节的老旧产能都属于名义无效产能,即使出现 阶段性短缺,其启停成本高,也难以贡献正现金流;而组件环节的主要成本来自于原材料,启停方 便,无效产能少;而造成厂商差异化的人工、折旧等占比较低,成本差异难以拉开;两者共同导致 其长期过剩。

 

光伏组件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特点:


1) 供给格局相对分散。组件环节出货较为分散,即使是出货量最大的龙头晶科能源,其 2019 年 出货量占比预计也不超过 10%,行业 CR10 约为 50%,与电池片环节基本持平,显著低于多 晶硅和单晶硅片环节。


2) 产品相对同质。单晶 PERC 组件是目前主流产品,各家的量产效率、品质和价格都较为接近。组件最后输出的为同质化的电力,因此各厂商组件产品相对同质。


3) 技术壁垒和启停成本低,厂商进入较为自由。主要成本来源于原材料,设备折旧和人工占比低, 导致产能启停对于需求变化反应迅速。


4) 信息完备透明。市场报价竞争充分,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和各厂商盈利情况非常透明,不存在信 息差获利机会。

 

组件环节的集中度呈现缓慢提升态势。从全球组件出货量 CR10 的变化来看,2015 年约为 48%, 2019 年将上升至 59%;从龙头市占率来看趋势更加明显,2011 年晶硅组件出货量第一尚德市占 率仅为 6.5%,而 2018 年龙头晶科出货量占比已上升至 10.7%。 未来,我们认为组件的集中度仍 将会维持缓慢提升态势,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光伏装机补贴驱动,政策周期波动较大且难以预测,导 致阶段性的产能紧缺时常出现,而组件启停成本低,中小型组件代工厂仍有一定生存空间;而随着 平价上网的渐行渐近,装机内生驱动,由收益率和消纳空间决定的装机量增长更为平稳,大型组件 厂商的产能规划和出货更具可预见性,小型组件厂几无生存空间,预计 2023 年组件 CR10 将上升 至 7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