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李河君“薄膜发电”如何制造首富?

于 南 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编辑:wutongyufg 汉能李河君薄膜发电
坚定拥护薄膜路线的汉能总显得有点“另类”,李河君“把晶硅比作台式机,将薄膜比作笔记本”的言论,更“得罪”了不少光伏同行。 根据胡润研究院于2月3日发布的《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截至2015年1月17日,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身价”达到1

  坚定拥护薄膜路线的汉能总显得有点“另类”,李河君“把晶硅比作台式机,将薄膜比作笔记本”的言论,更“得罪”了不少光伏同行。
  根据胡润研究院于2月3日发布的《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截至2015年1月17日,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身价”达到1600亿元,一举超过了马云和王健林,至此,这位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又多了个头衔——“中国首富”。
  尽管李河君对此只是淡淡回应,“我不知道哪来的,大家不用太当真”。而有意无意间,“首富”身份还是为其一直振臂高呼的“薄膜发电”,做了次效果极佳的“广告”。
  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由此认识了光伏,知晓一种被统称为“薄膜”,具有轻柔特质的可发电组件,能够应用在建筑上、汽车上、帐篷上、手机上,甚至是服装上,为人们提供可移动的清洁能源。
  不过,在中国光伏界,由于坚定拥护“小众”的薄膜路线,汉能总是显得有点“另类”;李河君“把晶硅比作台式机,将薄膜比作笔记本”的言论,更是不经意间“得罪”了绝大多数选择晶硅路线的光伏同行。
  在这场由来已久的关于“光伏技术哪家强”的争论中,李河君坚称,“薄膜”因具有轻柔的特质,相较晶硅产品的应用市场更为广阔;而代表晶硅路线的一方则驳斥,薄膜的性价比无法与晶硅媲美,晶硅才是光伏“王道”。
  CIGS产业化条件愈发成熟
  “胡润全球富豪榜”给予李河君的上榜理由是,截止到2015年1月17日,其在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的持股市值为800亿港元,另外加上汉能控股非上市部分水电、太阳能及其它资产,李河君的财富合计达到了1600亿元。
  可见,李河君之所以问鼎中国首富,全赖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值暴增。而“薄膜发电”正是支撑汉能薄膜发电市值的商业逻辑。截至2月9日收盘,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值达到1749亿港元,继续稳居全球单一光伏上市公司市值第一大。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汉能、李河君以及薄膜发电的怀疑,并未因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大涨而减弱。
  一方面,汉能薄膜发电存在“软肋”——业绩主要仰仗关联交易;另一方面,出于种种目的,“薄膜发电”也时常遭到业界的“口诛笔伐”。
  “薄膜发电”的未来究竟有没有李河君说的那般美好?又或者它会不会只是一个梦?
  对此,南开大学孙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铜铟镓硒(CIGS,一种薄膜技术)为例介绍,“从技术成熟度和生产成本上看,CIGS的产业化前景十分明朗,且其很多优势(轻柔等)是晶硅所不具备的。不过,考虑原材料的储量和成本(主要以铟与硅对比),以及光伏要成为替代性能源的远景目标,CIGS替代晶硅并不现实,但即便如此,我认为,未来CIGS的全球市场规模也能够达到80吉瓦-100吉瓦”。
  但据记者了解,正在制约薄膜发展的问题也颇为棘手,仍以CIGS为例,“由于CIGS的生产工艺、流程十分复杂;直至今日,除日本的Solar Frontier外(其对生产成本保密),全球仍没有一条吉瓦级的CIGS产线。”某不愿具名的科研人士向记者解释,“正是由于缺乏产业化样本(数据),CIGS量产后的成本究竟能够达到多少,仍然是个迷”。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获取的实验数据显示,CIGS的产业化前景十分明朗。”为证明这一点,该科研人士向记者独家透露了其尚未公开的实验结果,“例如,除了薄膜弱光性强、综合发电效率高等特点外,我们还在试验中发现,当日照条件越好时,CIGS的功率便越高。同等条件下,CIGS每瓦比多晶硅可多发8%的电。这就意味着CIGS比多晶硅的发电收益高出了8%,其可抵消薄膜占地面积大、安装成本高的劣势”。(该人士拒绝向记者透露实验采选样本的品牌,但称样本并非由汉能提供)
  此外,“近三年来,CIGS的实验室效率由逾19%上升到了21.7%,超过了多晶硅的20.4%;而组件效率(量产)也达到了14%-15%,基本与多晶硅(15%左右)持平了。”上述科研人士还表示,“CIGS的潜力很大,1年-2年内,我认为其有机会将组件效率提高到16%以上”。
  孙云也认同这一观点,“晶硅提升转化效率主要依靠规模效应以及技术掌握的成熟度,目前却也达到了某种极限。相比之下,CIGS的提升空间还非常大”。
  虽然CIGS的生产成本目前尚无法估算,但根据CIGS生产设备制造商——德国MNNZ公布的预测性数据,“CIGS的生产成本可低至0.4美元/瓦-0.45美元/瓦,也就是说其售价可以与多晶硅持平,或较多晶硅略高。”上述科研人员介绍,“同时,CIGS与晶硅一样,衰减极少;能耗回报率(生产能耗回收期)甚至比晶硅更低(晶硅为2年,CIGS为1.5年)。”
  汉能承诺探索更多第三方业务
  几乎与孙云教授的看法一致,上述科研人士向记者表示,“薄膜项下细分的技术路线还有很多,哪个最终能成功走向产业化并引领光伏技术升级换代,我不确定,但目前来看,CIGS的确最有希望。若能够实现0.4美元/瓦-0.45美元/瓦的生产成本,哪怕较此略高,凭借轻柔的特质,CIGS便能拥有较晶硅更广的应用前景”。
  “目前的情况是,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CIGS研究的科研机构有很多,细分技术路线也很多(真空工艺:共蒸法、溅射后硒化等;湿法工艺:电镀法等)。但每家都有优势,也都有缺陷。而主要囿于资金投入的匮乏,CIGS在产业化上一直没有显著突破。”
  “汉能先后收购了德国Solibro、美国Global Solar Energy和Miasole,掌握了CIGS共蒸法和溅射法技术,前不久还宣布收购美国Alta Devices公司的GaAs砷化镓柔性薄膜技术,并表示推进相关技术的整合与优化;而除了技术储备,从资金角度看,在中国,想要尽快实现CIGS产业化,恐怕也只有一直潜心于此,又具有相当融资能力的汉能做得到。”在该科研人士看来,“光伏技术一定会升级换代,扶持一些新的技术对中国光伏有利无害。这对中国光伏非常重要。我们经历了太多国外以先进技术控制中国产业发展,随后又以新一代技术迫使我们重新 交学费 的教训。希望在CIGS上,中国不再落后”。
  不过,想要实现李河君的薄膜梦,汉能薄膜发电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日前,在回应媒体有关关联交易的质疑时,汉能薄膜发电首席执行官代明芳表态,“汉能薄膜今年第三方业务的前景非常乐观。我们将进一步努力,拓展全球薄膜太阳能的下游市场,并在下游业务中从第三方客户那里探索新的收入来源”。
  孙云向记者透露,目前,汉能已于其在广东省河源市的生产基地安装了一条Miasol规模为100兆瓦的CIGS生产线。
  此外,刚刚完成并网的广汽本田·汉能17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也让市场看到了汉能未来将开拓更多第三方业务的希望。据悉,在该项目中,汉能首创了在PVC柔性屋面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固定方式,而作为投资主体,汉能获得了由工商银行提供的“70%贷款”。这一贷款比例,在现如今的分布式项目中甚为罕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