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马斯克看好的虚拟电厂 能解高温限电之急?

邱晓芬 苏建勋 来源:36碳 编辑:admin 马斯克 虚拟电厂 高温限电
43.8度,是8月18日四川宜宾的最高气温,这一数据打破了四川省最高气温纪录。热浪席卷,“水电大省”四川陷入用电危机。缺电,导致限电,随之而来的是成都、宜宾、彭州等地均发布通知,分时段暂停商场、超市等地商业用电,以“让电于民”。西南本地的光伏、化工、锂矿行业更是不得不限电停产,被迫放了几天“高温假”。发
一片热闹之下,虚拟电厂行业里面玩家背景各异,软件服务厂商、智能终端、自动化开关设备厂、早一批的光伏玩家悉数入局。在一级市场,不仅出现了多个专攻虚拟电厂的创业项目,新型储能厂商也在讲虚拟电厂的故事。

一位投资人表示,红杉中国在内的头部的投资圈已经全面关注到了这个赛道,并且已经出手,“一波新项目正在交割,头部的机构都在,但不方便说”。一位创业者发现,即使刚刚进场、尚未盈利的新玩家都会被投资机构抛出来作为竞对进行分析。

作为”舶来品“,虚拟电厂在国内出现的时间不过短短两年,但关于它的前景,几乎所有人都很明确——多家券商日前纷纷发布研报判断,”虚拟电厂已经处于豹变前夜“。

这篇文章将解答的问题是:

1.虚拟电厂存在的土壤是什么?怎么发挥作用?

2.虚拟电厂国内试行的商业模式有哪些?

3.目前的玩家有哪些?主观客观方面各存在什么难点?


01 风电光伏激增,用电也要“跳”起来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国内的风电光伏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快速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今年前五个月,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1万亿千瓦——相当于全国有1/3的电量,都来自于这些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站。

原来的火力发电,烧煤的时候,一边产能一边造碳,产生的能量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风光发电纵使碳排放更低,是双碳目标的重要一步,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光伏只在阳光下才能发电,风电机组发电频率则随着风力变化而变化,这对于现有电网系统来说是一项灭顶之灾。有行业人士向36碳举例,以一个风电装机容量超过5吉瓦的电力系统为例,风机1米/秒的低风速变化,就将造成500兆瓦的发电装机变化——几乎等同于300万居民的用电水平。

能源是心脏,电网是输送血液的血管。在煤炭撑起能源一片天的时代下,原有的电力系统也依据火电的特点,形成用户需要用多少电,上游的火电机组就发多少电,计划性颇强。

风光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从原来能源墙上撬开了一个口子。一位行业人士向36碳表示,中国到2060年的用电量达到80亿千瓦,新能源装机量按照60%计算,总共是50亿千瓦。

能源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网端需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电端跳动了,用电端也需要更灵活,否则,发电端要么发出来的电没办法上网,弃风弃光,要么造成电网堵塞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电端需要补充更多的“灵活可调节资源“,虚拟电厂就是其中的一项关键解决方案。(另外三项为:火电机组调节、抽水蓄能和储能)

虚拟电厂运营商公司“兆瓦云”创始人刘沅昆博士告诉36碳,这四种灵活可调节资源的方案中,按照经济型来排序,用智能化软件解决的虚拟电厂是成本最低的,而抽水蓄能/储能/火电厂,由于需要有实际的建设成本,价格会更高。

国家电网此前就公布过一则测算数据:火电厂如果要实现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即降低负荷高峰、填补负荷低谷),满足5%的峰值负荷,需要投资4000亿;而通过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营等环节的总投资仅需500-600亿元——只有前者的1/8。

那么,物美价廉的虚拟电厂如何发挥作用?

浙达能源CEO蒋雪冬向36碳举了个例子。虚拟电厂就像在电网上打造一个“网约车平台”, 用电端的各种负荷以及分布式电源等,比如锅炉等设备,空调、分布式电源,就像是社会上的闲置车辆。平台通过调动这些闲散资源,聚沙成塔,实现区域内的人车匹配(即电网平衡)。

用户端的负荷各有特点,可大致分为储能式电源、可中断负荷、可削峰式负荷、可时移式负荷等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