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荐读|“民企之困”如何走向“民企之春”

秦朔 来源:观察者 编辑:jianping 民企税费社保费
最佳的路径也许是,通过国资改革,增加划拨社保的国资比例,社保充实后降低社保费;将更多有资源红利的领域向民企开放,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简政并节制政府支出,降低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率;民企在轻装上阵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提升自身素质,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大家都有点焦虑时,聚会就会增多。这不,又要参加一场沙龙,头脑风暴,抱团取暖。与会者来自经济、证券、实业、研究、媒体等方方面面。


“喂,有没听马云的最新演讲?说未来10到15年制造业的痛苦远超今天大家的想象,说贸易争端不可能两个月、两年解决,要有20年长期思想准备。”有人说。


“我快被电商搞歇菜了,还能痛苦到哪里?”做零售的老板嘟囔着,“我关心的是特朗普有没有可能被弹劾掉?”


“那不可能,你看美国股市有多好!减税,企业利润提高,股价就涨,家庭财富净值创新高,失业率也降到3.9%。再看看A股!”有人回应。


“A股也快到底了吧,你看上市公司半年报,二季度市场大跌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一直增持,9月阴跌这一段,一些QFII还在加仓。老外对A股好像比我们正面。”基金公司的人说。


话题从股市转向楼市。“房地产是个大问题啊,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最近郁亮在万科月度例会讲话,说方方面面都进入了转折期,万科战略检讨的结论是四个字,‘收敛’和‘聚焦’,要把‘活下去’作为未来三年的基本要求。碧桂园的中报里也说要降低增速了。”有人很担心。


“房地产的好日子太久了,是该降降。几千家A股公司市值加在一起才等于6个‘苹果’,几个一线城市就相当于美国房地产市值的一半,是不是太夸张?要我说,最近中国经济的亮点是小米、拼多多、蔚来、美团这些有新模式、新动能的公司成功上市,海底捞也要上市了,只不过都不在A股。还有就是技术创新,华为、阿里巴巴、大疆、商汤科技这样的公司都在大力投入研发。如果研究开发在GDP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都靠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经济转型才有希望。”


这位抨击房地产、偏爱独角兽的仁兄滔滔不绝,但很快也被质疑,依据是滴滴的危机,独角兽的亏损,共享单车的一地鸡毛,以及投资圈里蔓延的寒意。


三言两语,你来我往,说到了民企。


民企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说是“56789”——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超过50%;对GDP、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的贡献均超过60%;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贡献超过70%;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超过8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90%。但最近,一谈到民企,似乎都在叫苦。


经济学教授说:“对民企再怎么重视也不过分,因为民企乃就业之本。1978年,我们只有14万城乡个体劳动者,而到去年底,我们有6580万户个体工商户和2726万家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支撑起了就业的根基。”


目前民企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全线困难,一蹶不振,还是结构性调整、有喜有忧?


“不能一概而论。有民企之困,也有民企之新,像小米、OPPO、vivo、海底捞都很亮丽。吃的穿的都有很多网红品牌,潮品牌。要分门别类地看。”金融数据公司的分析师拿出一叠数据,分析开来。


“民企大致可以分三个层次,上面是上市公司;中间是规模以上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标准是年销售额2000万元);最下面是广大的中小微。


“先看上市公司,根据《2017年民间投资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数据分析报告》,到去年11月30日,A股3444家上市公司中,民企占2101家,2017年前11个月新上市企业中民企占86.7%;剔除利润最多的金融行业后,民营非金融公司有2095家,整体营业利润率为9.5%,他们以占比22.5%的资产完成了占比31.1%的利润,盈利能力高于其他类型企业。这说明,民企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是比较强的。


“再看深交所披露的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年报数据的有2105家,共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58%,其中主板公司增长35.62%,中小板增长18.89%,创业板降低15.21%,剔除业绩波动剧烈的权重股温氏股份和乐视网后,创业板净利润增长4.43%。这说明,民企主导的中小板特别是创业板,新兴产业、科技公司比较多,成长有波动性,还不稳定,但不是一团漆黑。从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数据看,地方国企、央企、民企的利润增速均比2017年上半年有15%-25%左右的增长,民企的增速还高于央企。通过这些数据,至少从上市公司看,民企的表现还是可以的。


“但民企确实遇到了困难。一是不少民企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因为股市下行,跌破平仓线,不得不出让控制权;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企的利润表现落后于国有控股企业,而且落后还比较多;三是最下面的中小微,因为金融紧缩、环评提高等原因,困难大大加剧。”

听了分析师一席话,大家明白了,当前民企之困不是全局之困,是结构性之困,越往下越困难。至于困难的原因,大家有些看法是一致的,比如整个消费增长趋缓、中美贸易争端造成心理冲击,这是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民企比较特有的问题是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方面还没有真正得到公平待遇。


也有人直言,一些民企的危机更多是自身因素,如过度投机,高杠杆粗放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没有与时俱进转型升级。还有人说,不少民企过去在劳工待遇、环保要求、税费缴纳等方面的标准比较低,现在要补课了,就不适应了。因此,国企要改革,政府要改革,民企也要改革,要提升素质。国企、政府、民企,三改齐发,“民企之困”才能走向“民企之春”。


第一个讨论的问题是税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