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rWorld破产:不靠谱不能怨政府

万军 来源:能源评论 编辑:wutongyufg SolarWorld 光伏企业  光伏双反
  2017年5月,光伏业界最活跃的“搅局者”——德国光伏制造巨头SolarworldAG(下文简称SolarWorld)终因资不抵债和官司缠身轰然倒地。在这家前任欧洲光伏领军者宣布破产的当天,其股票价格仅为0.79欧元,与10多年前的90欧元相比,股价跌幅无异于飞流直泄。  SolarWorld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号——
  2017年5月,光伏业界最活跃的“搅局者”——德国光伏制造巨头SolarworldAG(下文简称SolarWorld)终因资不抵债和官司缠身轰然倒地。在这家前任欧洲光伏领军者宣布破产的当天,其股票价格仅为0.79欧元,与10多年前的90欧元相比,股价跌幅无异于飞流直泄。

  SolarWorld还有一个更为人所知的名号——全球光伏“双反”的推手。根据公开资料,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SolarWorld曾三次发起针对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双反”指控。

  事实上,喜欢高举反补贴大旗的SolarWorld本身就是一家典型的受惠于补贴的企业。回顾其发迹、辉煌、危机和衰落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曲线,而这条线,恰好与德国政府实施的补贴政策有着相吻合的弧度。其之所以动辄挑起“双反”,正因为已经无法依靠德国政府不断降低的补贴来维持辉煌业绩,而不得不迁怒于国外竞争者。

  SolarWorld一贯指责国外光伏企业,认为它们得到了政府补贴,实施低价倾销的不正当竞争,因而导致SolarWorld陷入财务困境。其实深入挖掘就不难发现,导致SolarWorld最终走向破产不归路的原因,更多地应当归咎于它长期过度依赖政策保护而形成的固步自封。

  官方说:深陷下滑难自拔

  在官网公布的新闻稿中,SolarWorld不得不黯然承认,破产原因是公司业绩下滑、负债累累。

  SolarWorld创建于1988年,最初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产品贸易,从90年代开始,它从贸易商逐渐转型为光伏产品制造商。1999年,当它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挂牌时,其业务领域已经涉及太阳硅材料供应、组件产品、太阳面板贸易和太阳能电站施工等光伏全产业链。尽管给外界留下“一体化”公司的印象,但其最主要的业务仍然集中在上游的硅片领域。

  2004年,SolarWorld的业绩突飞猛进——随着新生产基地的建成,公司的硅片生产能力从120兆瓦增加到220兆瓦。产能的增加,业绩的提升,自然会在资本市场上展现出来,公司股价扶摇直上,从2004年初的11欧元飙升到年底的90欧元以上。

  2006年开始,有了一定资本积累的SolarWorld开启“全球买”模式——在欧洲,它接手了荷兰壳牌公司的晶体硅太阳能业务,在美国,它从日本小松公司手中收购了当时北美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希尔斯伯勒工厂。随后,它还进入中东地区,与卡塔尔基金会和卡塔尔开发银行共同建立了卡塔尔太阳能科技公司。

  从其收购的对象中不难看出,硅片业务不再一块独大,为了持续做大产业链,太阳能组件等中游产品的比重开始逐渐上升。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等国的光伏太阳能组件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缺乏成本控制能力的SolarWorld,在竞争中的劣势暴露无遗。

  2013年,SolarWorld曾一度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当时它说服了合作伙伴卡塔尔太阳能公司出资收购SolarWorld30%的股权,以债转股的形式度过了迫在眉睫的破产难关。但业绩下滑的趋势并没有因此而得到阻止,在全球光伏面板价格持续下行的背景下,SolarWorld采取的减员增效、使用高效组件等措施显得姗姗来迟。到2016年,SolarWorld的亏损额已经高达9200万欧元。而其旗下DeutscheSolar与美国多晶硅制造商Hemlock公司的合同纠纷导致的7.2亿欧元赔偿金,更压得SolarWorld奄奄一息,最终不得不宣告破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