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技术迭代风起云涌:谁将黯然离场?

张英英 吴可仲 来源:中国经营报 编辑:jianping 光伏技术

随着光伏技术的迭代提速,2023年电池组件产能规模呈现前所未有的现象级增长。

近日,InfoLink Consulting资深分析师赵延慧在2024年晶澳生态朋友圈跨年会暨新产品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3年年底,TOPCon、PERC、HJT和BC电池的规划产能分别攀升至1766GW、512GW、425GW和159GW。

数据之大,可谓惊人。尽管实际产能可能大打折扣,但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3年的乐观预测极限值390GW相比,这一数据仍映射了当前光伏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现实。从侧面观察,这也揭示了现在与未来光伏市场的技术发展趋势,即N型时代已经到来。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贾锐博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P型向N型电池技术加速渗透,2024年N型TOPCon电池技术将取代P型PERC电池技术,成为市场主流,落后PERC产能面临出清淘汰的风险。与此同时,在如此庞大的产能压力下,即便是N型TOPCon技术产能也难避免遭受阶段性过剩的市场冲击。

回溯光伏电池技术的发展史,2015年之前,P型BSF电池占据了主流市场地位;2016年之后,P型PERC电池接棒起跑,到2020年在光伏市场中的占比已达到86.4%。

近三年来,随着P型PERC单晶电池效率接近上限,光伏企业开始大力推动以TOPCon、HJT和BC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的产业化(注:也存在P型BC电池技术方向)。特别是TOPCon,自2022年起便率先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受到一众光伏巨头的青睐。
据记者观察,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靠前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阿特斯、正泰新能、一道新能等企业,均在TOPCon领域重点布局,规划或扩产的N型TOPCon产能规模均在数十吉瓦的水平。

以晶科能源为例,该公司预计到2023年年底形成85GW硅片、90GW电池和110GW组件的产能,其中N型产能占比75%。另外,按照晶澳科技2023年的产能目标,即组件产能达到95GW,硅片和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的90%以上。同时,该公司将完成产能结构转型,使N型电池产能相对总产能的占比攀升至67%。
 
不仅如此,N型TOPCon组件也逐渐成为大型新能源投资集团集采的重要选择。赵延慧预测,2023年全年TOPCon组件出货规模在110GW左右,2024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三倍甚至接近四倍。

相比TOPCon,BC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也迎来重要进展,并被站队企业认定为“未来5—6年晶硅电池技术路线的绝对主流”。

按照隆基绿能的规划,2023年年底,该公司基于BC技术平台的HPBC电池产能达到30GW左右。另外,隆基绿能还在2023年9月抛出了采用HPBC pro电池技术的新投资计划。相比之下,爱旭股份的动作也不慢。截至2023年年末,爱旭股份已形成基于BC技术平台的年产能25GW的ABC电池及组件制造能力,并先后发布分布式和集中式两大应用场景的产品。

与此同时,HJT电池技术也在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中实现突破。一直以来,由于投资成本偏高原因,头部光伏企业未对该技术实施规模化投资,而该技术代表企业主要为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等。其中,华晟新能源已投产HJT电池和组件产能12GW,交付HJT产品超过3GW。2023年9月,华晟新能源还实现了首次运营盈利。

贾锐向记者表示,TOPCon、HJT和BC电池技术各有千秋,但现阶段TOPCon产品性价比更高,更受市场欢迎。“三者属于竞争关系,HJT的市场增长很快,但需要进一步降低非硅成本,BC的大规模应用更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若寻求差异化竞争,企业必须找到适合的细分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站在技术迭代转折点上,不同光伏电池技术的市场占比也将在2024年发生显著性变化。

InfoLink Consulting预测数据显示,2024年TOPCon电池技术的市占率将达到65%,PERC电池技术的市占率将下降至23%,HJT和BC电池技术的合计市占率为10%。

贾锐表示,2024年N型TOPCon电池技术成为市场主流毋庸置疑。在这一轮技术迭代过程中,较早布局TOPCon电池技术的企业已经吃到了第一波技术红利。

“从目前硅片和电池片的排产角度来看,N型已经反超P型,可以说已经成为市场主流”。SMM光伏首席分析师史真伟告诉记者,进入N型时代,TOPCon技术将率先成为这一阶段的市场主流,但未来谁又将是市场主流尚不明晰。

随着2023年光伏技术的迭代加速和阶段性过剩风险显现,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落后产能和竞争力弱的新产能均面临淘汰压力。

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4年1月11日主流P型PERC电池和组件(单面)价格均价分别约为0.37元/瓦和0.9元/瓦,N型TOPCon电池和组件价格均价分别为0.47元/瓦和0.98元/瓦。

记者粗略计算,与2023年同期相比,主流PERC电池和组件(单面)价格分别下跌52.75%和49.44%,TOPCon组件价格下跌48.96%,几乎腰斩。相比前8个月,N型TOPCon电池价格也已经下跌近60%。

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又一次历经洗牌考验。InfoLink Consulting在2024年1月4日的报告中指出,近期电池环节基本处于生产即亏损的状态,多数厂家针对自身产线减产,电池环节被悲观氛围笼罩。组件接单率相对过往低迷,一线或中小组件厂家都有减产趋势,国内排产量下滑14%左右。

史真伟向记者表示,在行业整体过剩冲击下,落后的PERC产线面临被淘汰的风险,部分产线通过技改升级为TOPCon产线以求生存。但TOPCon在成为技术主流的同时,也面临着过剩冲击,被迫降价。目前,TOPCon组件与PERC组件的价差正在缩小,个别远期招标价格甚至出现平价情况。

贾锐指出,大量PERC产线或将面临停产,或选择改造升级为TOPCon产线。但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改造成本太高,不如直接停掉建设TOPCon产线。但直接建设又要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无奈陷入内卷。“现在价格降这么低,就是因为市场供给量太大了,估计要‘卷’一两年。”贾锐说。

记者也注意到,除了PERC产线承压外,TOPCon和HJT技术项目也有延缓或终止的情形出现。

2023年12月29日,山煤国际方面披露,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终止实施高效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一期 3GW项目,其认为继续推进该项目将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2024年1月6日,亿晶光电方面表示,公司滁州年产10GW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项目进度有所滞后,原定设备需要做部分改造,公司主动叫停了设备厂商发货。
 
晶科能源方面在2023年12月底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称,在组件价格下行周期中,行业盈利表现进一步分化。先进产能占比高、成本渠道优势强的一体化企业更具竞争力,而部分老旧产能和竞争激烈的市场将面临较大挑战。当前光伏行业已出现开工率分化、部分企业扩产放缓、新进入者陆续退出的情况,新老技术迭代以及落后产能出清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贾锐认为,在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下,垂直一体化的企业显然更具竞争力。这一阶段,即使企业不赚钱,也是必须要赚取现金流。

事实上,在新老玩家狂热扩产之后,光伏企业终究要回归需求根本。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接下来光伏市场终端需求可能会增速放缓。

S&P Global高级分析师胡丹分析指出,2023年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接近60%的年增长率,2024年预计增长20%左右。她还展示出一组数据,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468GW,其中中国将占比36%。

从组件出货量口径来看,赵延慧保守预估,2024年全球组件出货规模的中位数为500GW,有望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中长期来看,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后,全球光伏市场增速将放缓。

“展望2024年和2025年,光伏主产业链上四大环节的产能增长速度已经显露出放缓的趋势,建议未来企业在产能配备过程中更加理性化。”赵延慧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