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SNEC展商变少了”,光伏真的越来越难做了吗?

姚金楠 董梓童 李丽旻 来源:中国能源报 编辑:jianping SNEC光伏
6月3日至6日,第十三届(2019)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SNEC)如约而至。在竞价时代全面开启、平价上网渐行渐近的2019年,已经走过13个年头的SNEC展会也出现了预期之外的新变化——不同于以往的“爆满”,本届展会场馆空间略显空闲,企业活动似有缩减。光伏真的越来越难做了吗?01.“不来不


6月3日至6日,第十三届(2019)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SNEC)如约而至。


在竞价时代全面开启、平价上网渐行渐近的2019年,已经走过13个年头的SNEC展会也出现了预期之外的新变化——不同于以往的“爆满”,本届展会场馆空间略显空闲,企业活动似有缩减。光伏真的越来越难做了吗?


01.

“不来不过是损失点儿场地费,来参展还要有方方面面的投入,企业也要算算账”


“我们今年没有做特别的发布会,只在展台安排了小型的宣讲。”


“今年SNEC展商变少了,有些去年声势挺大的企业今年都没来。”


“第一天的开幕式大会,去年后面都站了好多人,今年好像没那么挤了。”


“旁边商场去年到了饭点儿人特多,今年感觉商场人都少了。”

……


在展厅穿行,与去年大小展台鳞次栉比的盛况相比,今年的场馆多了些许“留白”。在太阳电池与系统工程和应用品牌E2馆,后半区已经变成观众闲坐休息的空地。而围绕在各馆四周的小型摊位也有很多被挡板遮挡,并未启用。


“规模”一词一直是SNEC展会招展、宣传中的亮点。“从2007年第一届的1.5万平方米,发展到2018年的20万平方米,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共1800多家企业参展,观众数量突破25万次。”展会官网的招商页面预计,今年参展商规模将达2000家。今年的展商数达到预期了吗?展会期间,记者多次向组委会相关人员询问参展商统计数据,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收到答复。


有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虽然在去年展会结束后,今年的展位很快被一抢而空,但有些企业只是交了场地费,一年来部分企业经营业绩不佳,索性放弃参展,“不来不过是损失点儿场地费,来参展还要有方方面面的投入,企业也要算算账”。而且,往年企业布展前必须付清合同款的“铁律”也未能完全延续,不少企业都是“款未付清,先参展”。即使是前来参展的展商,新品发布、签约推介的活动也大有缩减之势。


与此相对的是,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的大幅缩减。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统计指出,今年1—3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为5.2吉瓦,较2018年第一季度的9.65吉瓦下滑46%。


受今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出台时间较晚的影响,多数企业或在上半年持观望态度,多位业内人士对今年国内新增装机总量的预测也并不乐观:王勃华给出的预估是35—45吉瓦;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则认为有望达到40—45吉瓦;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的预测更为保守,只有30吉瓦,“乐观来看也不过35—40吉瓦”。


02.

“几大龙头企业已经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


6月3日,王勃华公布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国内电池片产能128.1吉瓦,电池片产能超过5吉瓦的企业共有5家;组件产能130.1吉瓦,有7家企业组件产能超过4吉瓦,15家企业超过2吉瓦;逆变器总产量约为65.7吉瓦,产量逾2吉瓦的企业达到10家,前十家企业总产量为58吉瓦,占总产量的58%。“几大龙头企业已经占据了大多数市场份额,总体呈现集约化发展趋势。在硅片端尤为明显,龙头企业产能更大,中小企业开工率降低。”


对于越来越集中的产能,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总经理杨立友认为:“这是行业成熟的必然表现。此前光伏被认为是门槛较低的行业,产业内企业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较低。但随着平价时代越来越近,政策因素对产业的影响正逐渐减少,市场可预见性及稳定性越来越高,大厂对小厂的优势也显现出来。”


伴随着集约化趋势的愈加明显,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也日益受到重视。此次展会期间,隆基股份与通威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试图进一步发挥在各自产业链的专业优势,通过交叉持股形成优势互补。对于此次合作,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指出:“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其中,每家企业各有专长,过去企业间的投资、创新、协同不足,对整个光伏产业来说是巨大的浪费。而这种浪费造成的后果最终仍需要由整个产业和用户去背负。”


03.

“光伏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硬件成本降低的空间非常有限”


组件端作为系统成本的重头,在今年展会期间,各大组件厂商也再次将目光聚焦在“降本增效”的老话题上。“如何实现最优度电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收益”成为企业间博弈的焦点。


而在多家企业高管的眼中,组件成本已经十分透明、难再下探了。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指出,目前多晶硅组件的价格已经几乎没有任何下行空间,“单晶硅组件盈利稍好,但随着明年单晶硅组件大规模投产,利润也会快速下降。”


阿特斯首席商务官庄岩也坦言,度电成本的降低不能过度依赖硬件环节的降本。“光伏行业已经达到了规模效益,硬件成本降低的空间非常有限,而且光伏硬件成本当前在整个系统成本里的占比也在不断降低,尤其在组件端,过去可能占到整体成本的60%,但现在已经下降到1/3左右。”


价格空间难再压缩,只能在可靠性环节提升竞争力。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指出:“目前,光伏发电设备的设计寿命在20—25年左右,我们需要通过提升发电部件的耐耗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将实际运行寿命延长至30—40年,甚至50年。如此,也可以达到降本的目的。”


除了增强可靠性、稳定性,也有大量企业放眼新的电池和组件技术。“要想真正生存下来,就必须开发新的电池、组件技术。”这是朱共山给出的答案。展会期间,N型i-TOPCon双面电池、异质结HJT技术、钙钛矿电池技术,铸锭单晶以及双面双玻、叠片、半片等成为不同企业关注的焦点。


对此,杨立友认为,随着光伏产业门槛越来越高,技术的分量会越来越重。技术成果也将较快在市场上得到体现。“但不管是哪种技术,只有成本降下来了才有市场。”


04.

“储能的成本问题一直还是发展的痛点所在,叠加储能无疑会拉长光伏投资的回收周期”


今年展会期间,同期增加了“2019国际储能和氢能及燃料电池工程技术大会暨展览会”。对于光伏企业而言,在通过内生动力实现自救的同时,也开始思考依托其他技术手段和产业联合寻求突破。其中,“光伏+储能”被大多数企业推崇为“终极解决方案”。


一方面,已有光伏企业开始自主成立储能的技术研发部门和公司,提早进行储备;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也开始向专业的储能公司抛出橄榄枝,寻求长远合作。


“消纳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关键问题,即使未来光伏电价可以和脱硫煤电价相竞争,但其仍不具备夜晚消纳的能力,因此光储一体化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展宇光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钰说。


但问题也切实摆在眼前。“首先,储能的成本问题一直还是发展的痛点所在,叠加储能无疑会拉长光伏投资的回收周期。此外,对于现阶段的光伏产业来说,储能还没到必须使用的地步,并不是真正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目前带储能的光伏电站容量并不大,仅在1吉瓦左右。”杨立友说。


除储能外,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也被视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现在很多的电站客户是有这种需求的,在电量交易的过程中如何报价,如何在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和辅助服务管理的考核过程中少受罚,这些都是企业关注的问题。”作为提供软件支持服务的企业,国能日新执行总裁周永对于电力市场交易的客户需求深有感触。但钱晶也坦言,“由于目前电力交易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谈光伏发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还为时过早。”


在今年展会前的5月30日,《2019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印发。今年作为光伏进入“竞价”乃至“平价”的元年,挑战已经来袭。或许正如钟宝申所言:市场不可预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