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编辑:jianping 电力行业发展报告
为全面、客观反映电力行业2018年度发展与改革情况,服务电力行业企业科学发展,6月14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9》(简称“《行业发展报告2019》”)。《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首发于2006年,由中电联充分利用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职能优势,并

电力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


资源节约水平继续提升。2018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平均供电标准煤耗307.6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8克/千瓦时,煤电机组供电煤耗继续保持世界先进;厂用电率4.70%,比上年下降0.10个百分点(其中,水电0.26%,比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火电5.81%,比上年下降0.23个百分点)。全国线损率6.21%,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全国火电厂单位发电量耗水量1.23千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02千克/千瓦时;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分别为71%、74%,均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综合利用量持续提高。


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2018年,全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21万吨、99万吨、96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约为19.2%、17.5%、15.8%;每千瓦时火电发电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0.04克、0.20克、0.19克,分别比上年下降0.02克、0.06克、0.06克。火电单位发电量废水排放量为0.06千克/千瓦时,与上年持平。截至2018年年底,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1亿千瓦,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80%;东、中部地区基本实现超低排放改造,河南、安徽、甘肃等省份提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目标。


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2018年,全国单位火电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为841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19.4%;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约为592克/千瓦时,比2005年下降30.1%。以2005年为基准年,2006-2018年,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降低供电煤耗和线损率等措施,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6.8亿吨,有效减缓了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增长。其中,供电煤耗降低对电力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贡献率为44%,非化石能源发展贡献率为54%。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电力建设与运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2018年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践行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显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水电领域,解决了特高拱坝工程安全风险防控技术难题,创造了高坝通航的水力式升船机技术中国品牌,掌握了世界领先的百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火电领域,完成热电解耦的汽轮机冷端近零损失供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IGCC的燃烧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等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核电领域,掌握了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新能源发电领域,依托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建成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在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电网领域,攻克了复杂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的世界性难题,发明了电网大范围山火灾害带电防治关键技术,创新了电网可控融冰关键技术,全面攻克±10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世界首套特高压GIL设备并实现批量生产。


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标准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标准制修订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批准,全年发布电力相关标准共492项。其中,国家标准49项,行业标准323项,行业标准英文版46项,中电联标准74项。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电联与日本电动汽车用快速充电器协会签署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技术和标准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中日双方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的合作;中电联牵头编制的《电动汽车充电漫游信息交互系列国际标准第一部分:通用要求》(IEC 63119-1)首次上升为国际标准。


电力改革继续推进,电力市场加快建设


完成首个周期的输配电价核定。2018年,在建立起覆盖省级电网、区域电网、跨省跨区输电工程、地方电网、增量配电网的全环节输配电价格监管制度框架基础上,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区域电网首个周期的两部制输配电价和24条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陆续核定完毕,累计核减电网企业准许收入约600亿元,促进了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历时4年的首个周期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完毕。


超额完成一般工商业电价下降10%任务。各方积极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的精神,具体落实全年全国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目标。通过中央财政降低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释放减税红利,电网企业推进区域电网和跨区跨省专项输电价改革、灵活实施两部制电价,地方政府多渠道自筹等十项降价清费措施,分四批合计降低用户用电成本1257.91亿元,平均降低0.0789元/千瓦时,全国平均降幅达到10.11%。


不断完善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各项政策。通过组织督导调研,梳理前三批增量配电试点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陆续出台了电力业务许可、配电区域划分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加快了增量配电试点有序落地进程,同时,部署了第四批试点项目申报工作。


市场交易电量比重大幅提高。2018年,全国各地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的数量进一步扩大,煤炭、钢铁、有色、建材四个行业电力用户用电计划放开,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规模再上新台阶。全年合计交易电量22065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5%。市场交易电量分别占全社会用电量和电网企业销售电量比重的30.2%和37.1%,比上年分别提高4.3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稳妥推进。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电力现货试点工作要求,2018年8月,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成为全国首个投入试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为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建立了对8个试点的联系协调机制,甘肃、山西电力现货市场于12月启动试运行。


电力企业资产总额增速回落,负债率同比降低


资产总额增速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资产总额14040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增速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电力供应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4.2%;发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1.5%(其中,火电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下降1.8%)。


企业负债率下降。规模以上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60.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供应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主要是太阳能发电、风电、水电、核电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下降1.5、1.4、1.3和0.9个百分点,火电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上年持平。


电力供应企业利润下降。规模以上电力企业利润总额323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电力供应企业贯彻落实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要求,向用电企业让利后,利润比上年下降24.3%。在上年基数低以及发电量较快增长的拉动下,发电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火力发电企业实现利润323亿元,但亏损面仍然较高(为43.8%);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利润增速均超过20.0%,但风电、太阳能发电由于补贴不及时到位,企业账面利润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实际资金流,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电力合作呈现新亮点


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合作。2018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际完成投资约28亿美元,涉及沿线亚洲和欧洲8个国家,直接创造6700个当地就业岗位。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项目共128个,涉及沿线30个国家地区,合同金额255.5亿美元。为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各电力企业不断创新“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机制,与相关国家或地区磋商建立共同的投资风险防范体系。


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推进。2018年,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会员数量和覆盖国别大幅提升,全年新增会员242家,新增国别40个,会员总数达到602家、覆盖85个国家(地区);组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和智库联盟,并搭建了共商发展的合作新平台;与几内亚政府共同倡议成立非洲能源互联网可持续发展联盟;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非洲经济委员会,埃塞俄比亚、刚果(金)、几内亚等国政府,以及有关组织、机构、企业、高校新签15项合作协议;大力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网互联,中缅孟联网项目成立政府间联合工作组,中韩联网项目完成预可研,海湾国家与东非联网项目签署三方合作协议。


《行业发展报告2019》同时指出,2018年,我国电力行业在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在发展上,电源与电网、交流与直流、输电与配电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突出;清洁能源发展长期面临弃水、弃风、弃光等挑战,严重制约电力行业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煤电发展面临的碳减排和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在改革创新上,国企“放管服”改革滞后于市场化建设进程,不利于能源生产消费新业态投资与运营的创新发展。在经营上,受宏观经济、电价政策、环境治理等影响,电力企业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行业发展报告2019》建议,电力行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大幅提高电气化水平,打造绿色低碳、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能源共同体。加快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切实解决好开发和消纳问题,加快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开发清洁能源,依托大电网实现分布式电源高效利用。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发展。严控新增煤电规模,优化煤电布局,提高煤电调节能力。继续推进电力企业转型发展和创新。围绕能源转型,找准企业发展方向,尽快实现主营业务向清洁低碳领域转型,实现发展从粗放向精益转变,继续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加大力度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推进技术装备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传统电力企业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着力解决发电企业经营困境防范市场风险。做好电煤含税基准价调整、燃料保供、稳定电煤价格、电煤中长协履约监督等工作,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境。


1纳入中电联投资直报统计口径的25家主要发电企业: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集团”)、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集团”)、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电集团”)、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集团”)、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能集团”)、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股份”)、河北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建投”)、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电力”)、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电力”)、新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力能源”)、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甘肃省投”)、安徽省皖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皖能电力”)、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国信”)、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江西省投”)、广州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发展”)、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能源”)、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万家寨”)、中铝宁夏能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铝宁夏能源”)、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国际电力”)。


2数据来源于中电联《全国电力市场交易信息简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