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光伏产业生产运营情况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保持稳定截止2018年2月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24家(包括正常检修企业),有效产能共计29.3万吨/年,1-2月产量共计4.77万吨,同比增加27.2%[1]。2018年1-2月,我国组件产量达到8GW左右,与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在产多晶硅企业均满产甚至超产运行,组件

三、存在问题

(一)可能会出现政策变动

2018年2月初,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会议,就“光伏产业发展过快”、“补贴数额巨大”等社会各界提出的争议在会上征求相关企业意见,并提出了严控光伏发电发展规模和速度,并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纳入规模管理的设想。如果该政策一旦成行,将严重影响我国刚刚成长起来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对我国整体光伏市场增长也将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

(二)供需失衡问题值得警惕

2018年国际国内市场均将放缓,而国内光伏企业的扩产速度却未减慢,如下表所示。尤其是多晶硅扩产情况,据预测2018年将增加12.7万吨产能,2019年将增加30万吨。我国光伏产业将面临又一轮的供需失衡局面,并且由于国内市场已经充分释放,没有增量,企业现金流也捉襟见肘,因此可能陷入比2011-2012年更为严重的光伏寒冬。

表1 2018年1-2月国内部分光伏企业扩产情况

(三)补贴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光伏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和可再生能源附加征收不足,补贴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截止2016年底,可再生能源附加资金缺口已达到520亿元,预计到2018年底,补贴缺口将达到1000亿元。多数光伏发电项目难以及时拿到补贴,增加了全产业链资金成本,特别是光伏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且业务单一,融资能力较弱,市场一旦出现波动有可能给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四)电站建设非技术成本较高

我国在光伏电站投资中的土地、税费、电网接入、融资、光照条件等非技术成本较高,超过电站投资的20%以上,高的甚至到30%-35%,直接影响了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进程。光伏扶贫电站资产所有权开始收归政府,但各地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地方保护现象。大型地面电站项目的招投标也存在资源换项目的现象,提高电站投资的非技术成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