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以“技术路线”之名行价格战之实

于南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jianping 光伏业隆基股份单晶多晶硅价格
从2017年10月份至今,可再生能源“翘楚”——光伏产业,一场被冠以“技术路线”之名,却主要围绕产品价格展开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公开化。


   “性价比”的天秤左右摇摆

    谈及“性价比”,基于单晶天然较多晶具有1%至2%的转换效率优势,业界公认——单多晶硅片价差以0.6元/片为分水岭,超过0.6元/片多晶更具优势,反之则单晶更具优势。

    而正如上文所引用数据,2016年之前,单晶和多晶硅片的成本差距在0.8元至1元/片之间甚至更大,远高于0.6元/片的性价比标准差距。

    不过,这一天秤的倾向在2016年,被一种名为“金刚线切割”的新技术所改变。

    根据相关记载,单晶阵营的“带头大哥”隆基股份,从2012年开始关注“金刚线切割”,2013年着手引用,到2014年一季度末,其金刚线切割项目实现了盈亏持平,直至2015年底,公司基本完成了切割设备的置换,拥有了200台左右的金刚线专机。

    正是新技术(除金刚线切割外,还有连续投料等技术)发挥的效力,加之规模的扩大,2016年开始,单晶市占率有所提升。而除了技术、规模,业界普遍认为,2016年至2017年,单晶还得到了政策上的“助攻”,由于国家能源局“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的实施对单晶的标准较为宽松,大比例的单晶产品进入“领跑者”项目,也成为了单晶市占率有所提升的重要原因。

    数据较为客观地记录了这一“不太寻常”的变化:在2016年多晶硅片发起累计幅度高达30%的降价之前,由于市场需求疲软,2016年上半年,单多晶硅片价格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即单晶硅片价格低于多晶硅片。

    而在此后,尽管多晶硅片2016年累计降价30%,导致2016年底-2017年前三季度高效多晶硅片下调到4.7元/片至4.8元/片,单晶硅片价格却不降反涨,始终维持在6.4元/片至6.5元/片的水平上(相对于硅片,2017年前三季度,单晶组件维持3.2元/瓦的高位,高效多晶组件报价则始终保持在2.8元/瓦,价差拉大到0.4元/瓦)。

    业界认为,这个“不太寻常”的变化,主要受到“领跑者”项目集中并网影响。“由于‘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为单晶项目设置了较为宽松的标准,导致申报者当初多以单晶为基础设计投标技术方案,此后,尽管性价比的天秤已大幅倾向多晶(单多晶硅片价差达到1.7元/片),无奈,也必需按照原投标技术方案采购单晶组件。”上述技术人员向记者表示。


    单晶率先享受新技术红利

    如今看来,“性价比”的天秤并不会因单多晶各自天然具备的优势而固化。换言之,若不计政策等外界影响,新技术的率先应用成功,或许才是通过“性价比”左右市场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天秤阶段性倾向的砝码。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多晶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似乎处在劣势,例如在“金刚线切割”技术的应用上。

    “金刚线切割之所以率先运用在单晶硅上,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导致反射率更高,常规多晶制绒工艺难以达到好的效果;第二,单晶由于成本相对多晶高,基于竞争考虑,更有动力优先采用金刚线切割的新技术,且打破盈亏平衡点的时间更早。”上述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除了金刚线切割,由于在单晶规整的晶格结构上开发容易提效,诸如PERC、IBC、双面、半片、叠瓦等通过电池、组件提效的技术,也都是先在单晶上研发、推广。”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往往率先享受新技术在降本增效上的红利,是单晶阵营总能力挽狂澜,化解不利局势的重要因素。

    然而,多晶阵营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为了突破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导致反射率更高的阻碍,始于2017年,多晶硅阵营“龙头老大”——保利协鑫率先配套黑硅制绒技术,从而实现大规模推广金刚线切割改造。

    《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改造后,多晶硅片降本超0.5元/片,黑硅加工成本控制在0.1元/片,功率增益提升至5瓦。按照当前的组件价格计算,黑硅组件有0.05元/瓦的增益,而成本只上升了0.02元/瓦左右。在此基础上,多晶黑硅叠加PERC技术后还可得到额外收益,效率比普通多晶PERC高出0.4%以上。据了解,协鑫集成量产黑硅PERC电池效率已经超过21%。

    而除了金刚线切割,上述技术人员介绍,“目前看来,凡是在单晶具备量产的技术,多晶紧跟着就会铺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