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光伏经济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郑勇 来源:太阳能发电网 编辑:admin 光伏发电 光伏经济 政策 
文:郑勇编者按:作者郑勇先生从事光伏行业多年,其万字雄文《从绿电经济时代的大视角,论我国光伏经济的未来走向》,对光伏产业发展有着独到解读,本网授权刊载该文,为便于阅读,特分拆为三篇文章连续刊发。本文为最后一篇。关键词:光伏经济、移动新能源产业、绿电经济在宏观经济去杠杆和金融监管整顿同步叠加下,股市调整、房市调

优化产业分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我国能源经济的分工和基本版图是:国资做开发商、持有运营,维系能源安全和保障民生用能;民企充当供应商或“农民工”角色,给国资做配套或服务(供货、工程、劳务分包等)。在煤炭、油气、水电、核电等领域,莫不如此,光伏和风电能源也很难另辟蹊径。
在光伏行业,民企一直是行业技术研发和升级换代的主体,全球顶尖的光伏产品品牌基本全是民企,如尚德、晶科、协鑫、隆基、晶澳、阿特斯、阳光电源、华为等,几乎没国企什么事。这些民企集中于研发、生产、EPC等领域,挣些辛苦钱,通过产品和服务实现利润,在光伏产业链上拥有一席之地。
而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国资能源企业,则依托强大的资本优势、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丰富的人才优势和智力储备,去开发或持有大规模的光伏电站。
以国家电投集团为例,截止2018年6月底,该公司共持有430余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超过15GW,累计装机规模占全国的10%左右,光伏能源托拉斯的趋势日趋明显。
加速资产重组,缓解行业发展困境。
在光伏经济中,可盘活重组的优质资源包括存量电站、制造产能、基础研发、专业人才等,基本沉淀在民企手中。前些年,部分光伏民企片面追求规模和增长速度,步子迈得太快,在高负债扩张后却碰到市场和政策壁垒,出现流动性困难。这些企业完全可以借助国有银行或者国有企业的帮助进行重组,开展优质资源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走出困境。
在目前行情下,国资兼并或参股经营困难的光伏企业,其实还是个异常划算的买卖。成本上,受行业震荡影响,光伏资产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规模上,可迅速实现光伏能源“托拉斯”式集中;安全性方面,也比去国外大举并购的政治风险小很多。
反过来,如果国有光伏企业遇到困难,有实力的民企同样也可以积极参与重组。
与此同时,在补贴退坡政策方面,建议给予行业相对宽裕的时间和更为明确的预期。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光照资源不足、总体上电价偏高、行业降本增效日趋放缓和基础研发不足等主客观因素并存,决定了补贴退坡政策的执行急不得,产业扶持政策完全退出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相比传统能源产业,光伏不仅仅是一种清洁能源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推动其健康发展,还需要破除制度障碍、克服路径依赖,对那些盘根错节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深挖根源,用创新的思路去破解。
比如补贴拖欠,已经到了威胁国家信用和产业生死存亡的地步,急需权威部门牵头进行跨部门地协同解决。又如对那些类似“占有指标和并网资源多年未并网、局部并网多年未全额并网”等遗留问题,要对违规的市场主体进行果断处理和清理,以树立行业风气。
唯有正视当下存在的问题,以革故鼎新的勇气清理积弊,才更有可能帮助产业迎来脱胎换骨的春天。


差异化与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目前,光伏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与水电、火电、核电等商业化发电模式并无差别。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光伏发电可以利用现有发、输、配、售体系和成熟的电力市场,低成本跟跑,迅速实现光伏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但劣势则是被迫以孩子的条件去和成人同台竞赛,是“以已之短对人之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过度依赖补贴和电网,还深受市场和政策两只手的交替扼制,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全行业寒冬。
对于光伏发电的未来而言,追求自身独特价值的路径只有两个:要么成本领先;要么与众不同,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1)成本领先模式
从市场出发,依托现行电力体制和电力市场体系,在大电网模式下,拼命优化产品、提高转化率、做大规模,实现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直到消费者满意——平价上网,实现与火电等传统能源平等竞争。
这是我国光伏实现跨越式增长的主打路线,供给侧方想尽一切办法压缩成本,以满足需求侧。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持续降本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市场化的发展中,光伏能源的度电成本短时间内很难追平火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