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政策的两难选择:限发?还是限装?

双方的立场并非不能统一,因为所有问题归根结底实际只有一个,在电力普遍过剩和补贴缺口一时难以解决也并非某一个部门能独立解决的大背景下,要么选择限发和欠补,要么选择暂时限装

1.片面追求数量增长,效率偏低。
判断一个行业的增长是否健康,重点看三个指标即可:产出是否达预期,产能是否能消化,产能消化后收益是否合理。
首先来看产出是否达预期,对于光伏行业来说,则看看发电量如何即可。
(1)容量数据自相矛盾。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7年上半年新增装机22.40GW,全年新增装机53.06GW,推导出2017年下半年新增装机28.66GW;根据2017年截止6月底全国光伏并网装机101.82GW,得出2016年底全国并网光伏装机79.42GW(与2016年能源局公布数据一致)。
上述数据相加,2017年底全国光伏并网装机为132.48GW,与国家能源局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30GW相差2.48GW。呵呵,150亿投资没了。
(2)发电量数据各表不一。
同样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7年全年光伏发电实际总发电量为1182亿千瓦时,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则为967亿千瓦时,两者相差215亿千瓦时;中电联2017年年报采纳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如果按国家能源局的2017年装机数据分解,保守按年发电小时数1100算,则2017年光伏发电的理论总发电量也应该不低于1007亿千瓦时。

 

2017年光伏发电的理论总发电量


出现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数据这种窘况,笔者认为有三种可能。
第一,光伏发展历来重数量、过度关注装机规模。发电量这种关键指标在国家权威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相差甚远,说明各方对光伏电站质量的关注度不够深入。
第二,电站建设规模数据实际低于实际装机容量。国家能源局统计的是备案数量,电网统计的是实际并网装机容量,两者差异相对较大,说明行业存在普遍性的局部并网、而非全容并网的特点。
第三,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和光伏消纳实操部门(国网与南网)之间,对光伏发展思路相左的结果。正如在战争中,前线推进太快而后勤补给跟不上,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由此也产生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国家能源局的发电量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相差210亿度电,涉及补贴金额100亿多元,即使补贴不会乱发,但财政计账呢,该以哪个数据为准?
其次看产能是否能消化,光伏行业则可看电量能否被市场消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