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贤:光伏业进入企业品牌经营时代

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编辑:admin 光伏业进入企业品牌经营时代
曹仁贤 研究员,十届安徽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专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研究20余年,是我国太阳能、风能发电行业的知名专家。现任中国电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农机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理事长。 ——

  制度比技术更重要
  记者:您如何看特许权招标这种方式?为什么我们不借鉴欧洲国家一些已经被实践证明可能的行业管理模式?
  曹仁贤:我认为,目前我们的国力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水平确实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很关健。要国家大面积的财力补贴,是存在问题的,也许一年拿出来一百个亿是可能的,再多就有难度了,如果累计每年安装量,政府需要支付的电费将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我们可以算一笔帐,比如说今年装1000MW,明年再装1000MW,那明年就要付2000MW的补贴,这样累积下来将对财政补贴形成巨大的压力。
  因此,制度的设计要非常好才行,如果设计不好最后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再通过增税来支付,恐怕没有人会高兴。所以我很理解政府的处境,首先需要把制度设计好。
  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能设计出一个完善的制度的理想环境,所以政府采取的办法就是先做一些电站,先补贴一部分,看看还能不能再降低成本。特许权招标的办法本来就是为了促进大家降低成本,所以我认为合理的低价中标是最合理公正的原则,没有比这更公平的了。但要的是合理低价,而不是不合理低价,可能有些企业为了做业绩或者有总公司支持,亏本也要把项目做下来,但这种电价是不真实的,是不合理低价,需要废除掉。但低价中标的原则不能被指责,如果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不合理,那么政府就可能考虑等一等再发展光伏电站,那样不是大家都没得做?


  记者:您认为这次招投标的价格能到1元钱以内吗?
  曹仁贤:这个完全是有可能的,因为大家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不一样。其实1元钱和0.99元或者1.01元没有什么区别,但心里上的价位就是个很奇怪的事情。总的来说,做到1元钱每度电对于目前的光伏发电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很多计算方式都没有考虑长期运营成本,有些计算模型太理想化。是否能到1元钱以下,我认为不好说,而且把电价定位在某个值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电价主要还是取决于资源,比如西北的日照平均1700小时,到了上海只有1000小时,这就差了0.7倍,电价差怎么定?
  所以现在呼唤1元钱一度电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现在还达不到。中国那么大,西部跟东部差别很大,装在地面和装在屋顶的成本又会差很大,而且大家要求的回报率也不一样,有的可以捐赠不图回报,有的是需要一定的回报,有的上市公司还必须要达到一个理想的回报。所以,我觉得影响电价的有三个因素,第一是资源,第二是初投资,第三是回报率,最后会出来什么样的价格,取决于这三个因素。


  记者:您认为未来光伏逆变系统的主流技术方向是什么?这是否跟大型荒漠电站或小型家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有关?
  曹仁贤:逆变器是光伏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未来的方向肯定是往功率更大、电压更高、效率更高、电站规模更大的方向发展。
大型荒漠电站和小型家用化系统是两个完全不矛盾的方向,这两个方向会长期并存,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因为这两个方向实现的价值是不一样的。西部的荒漠电站主要是利用荒地进行发电,很适合大规模发展,如果我们把西部的沙漠都用来发电,那中国整个用电就够了,因此大型荒漠电站永远是光伏发展的主体。而小型家用光伏系统的发展,从来都不会被抑制,从最早的计算器、手表等电子产品,到如今的家用的入网微网系统,包括不接网的独立系统等等,一直都在不断发展。
  因此,光伏发电的这两条发展路线是很清晰的,也会长期并存下去。大型电站的价值在于利用了荒地,小型接入系统则是利用了屋顶,都是因地置宜。
  户用市场在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只是发展相对慢一些,因为中国很多屋顶都是公用的,涉及到财产分割、资产贮值以及受益等很多问题,还需要一套方便接入和结算的电力体制配套政策。前几年在上海接入一个屋顶系统,审批手续跟一个火电厂是一样的,这就太夸张了。我们需要一种电力体制上的制度创新和变革,很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记者:有人认为光伏发电入网难是因为行业标准缺失的原因,您曾经参与了国家光伏逆变器标准的起草,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曹仁贤:光伏发电入网跟行业标准是两码事。我们就是制定一万个标准,恐怕也一样解决不了入网难。这涉及到我们国家整个电力网架结构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问题,标准和对发电设备本身的规范仅仅是一方面,线路的传输、贮能这些都是互动的,就算我们现在把所有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都做到能够随意调度,可是如果电网公司动不动就把它调度开了,这就让投资回报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那谁还会来投资?
  入网难的问题需要相互理解,需要从整个制度和大系统上进行设计。行业标准当然重要,但这些标准应该由设备生产行业来制定,而不是管理部门。
  目前这方面国际上其实发展得很好,也并没有太多的国际标准,比如并网逆变器的标准就没有,而是含在很多各式各样的分标准里。事实上,我们国家并网逆变器的标准是全球第一个国家标准。很多欧洲国家的标准都是非常有限的标准,但是其标准体系很完善。
  我觉得设备的标准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应该是法律。我们现在还只有可再生能源法,但实施细则也还没有出来,还无法做到对各方利益进行约束和平衡,这是基本问题,也是决策管理部门最应该去关注的方向。


  专注于成为一流国际品牌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合肥阳光目前的市场占有情况以及未来的营销策略?
  曹仁贤:关于市场占比,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去统计过,有人说我们占了40%,有人说我们占了50%,还有人说我们占了70%。我认为数据并不重要,而且也无法精确统计。但我们在中国肯定是排名第一,在全球市场也应该在十几位吧。我觉得最要的还是我们在客户心目中的位置,客户对我们的认同是什么,不认同的又是什么,我们更关注这些。
  如果这个行业里的客户,一提到国产逆变器,就自然想到阳光电源是第一品牌,那我就成功了。这才是我要做的事情,也就是确立我们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这需要我们做很细致的工作,需要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并站在客户的角度去体验和改进我们产品的不足之处。
  我们非常感激客户帮助我们提高,我们会让客户知道,帮助我们提高,对阳光自身以及对客户来说,都能够带来最大化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水平提高了产品却没有涨价,反而可能降价了,但产品质量更好了。所以客户乐意提供意见,也因此我们会比别人成长得更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