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光伏企业ESG表现大比拼

李德尚玉 曹恩惠 卢陶然王悦阳 胡耀丹 来源:21能闻 编辑:jianping 光伏企业ESG
对光伏上市公司而言,对碳排放进行全链条管理,切身践行ESG理念尤为关键。

伴随着气候变化风险加剧,适应气候变化需求迫切。近年来,全球密切关注新能源产业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发布了《阿联酋共识》,提出重要的“三倍目标”,即呼吁各国在2030年前实现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全球能效提高年均速率增加至两倍。

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其中,光伏发电作为国家布局的重要新能源产业,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光伏发电已超越水电成为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形式,仅次于煤电,在可再生能源中排名第一。2023年12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1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其中,2023年11月光伏新增装机21.32GW,1-11月光伏累计新增装机163.88GW。

光伏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掌握产业链、供应链的绝对优势。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目前A股光伏上市公司(wind概念类)共86家。截至2024年1月17日,已披露2022年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光伏公司共39家,披露率45.35%,分别为:中信博、中来股份、正泰电器、浙江新能、银星能源、亿晶光电、易成新能、阳光电源、协鑫集成、先导智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特变电工、TCL中环、苏州固锝、双良节能、山煤国际、南网能源、南玻A、明冠新材、迈为股份、隆基绿能、林洋能源、金开新能、晶盛机电、晶科能源、精工科技、晶澳科技、吉电股份、嘉泽新能、弘元绿能、横店东磁、航天机电、海优新材、固德威、福斯特、福莱特、东方盛虹、爱旭股份。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绿电需求日益高涨,光伏发电能够实现无污染、零排放供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新能源产业。

虽然光伏发电可以真正实现零排放、无噪音、无污染,但在光伏制造产业链中,有不少生产运营环节会产生碳排放,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上游硅料硅片、中游电池组件、下游电站建设和运维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碳排放。因此,对光伏上市公司而言,对碳排放进行全链条管理,切身践行ESG理念尤为关键。

为研究了解光伏行业ESG概况,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总市值与营业收入为参考选出A股8家光伏龙头企业: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TCL中环、福莱特、晶澳科技、协鑫集成、阳光电源。

三家头部光伏企业披露价值链碳排放

统计显示,在环境方面,截至2022年为止,8家上市光伏企业均披露了碳排放情况。在社会方面,共有3家光伏企业(通威股份、TCL中环、隆基绿能)年度公益捐赠总额超过千万元,其中通威股份2022年度捐赠总额超过第二名两倍多。在公司治理层面,6家光伏企业董事会女性占比超过全国平均值,可见新能源企业对于性别多元化议题的重视。

ESG报告中,环境方面,碳排放是重点关注对象。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的8家光伏企业中,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在前五名的企业,分别是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TCL中环、福莱特。

虽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前列,但其中的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1+范围2)排名第六的晶澳科技,是8家企业中披露了其他间接排放量(范围3)数据的企业。这意味着,三家企业已经对上下游供应链环节产生的碳排放进行了碳足迹的量化追踪,并携手供应商共同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报告显示,2022年,隆基绿能发起了“供应链绿色伙伴赋能计划”,帮助供应链伙伴 建立企业碳管理体系,计划到2023年实现超过200家供应商伙伴响应,超过500人次参与赋能培训课程学习,超过50家供应商伙伴开展碳盘查,至少10家供应商伙伴制定科学减排目标。晶澳科技两家硅材料供应商均完成碳足迹认证,公司积极探索绿色包装与包材的回收利用,并对废弃光伏组件进行拆解回收。晶科能源对供应商进行了专业化培训和经验分享,并推动供应商开展环境自评、开展供应链减排行动计划。

实际上,不仅是这三家企业关注绿色供应链问题,大部分企业的ESG报告均提及要帮助供应链伙伴科学减排。阳光能源在报告中披露,2022年,公司对74家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回收,并对其中15家开展产品碳足迹调查。TCL中环在2022年公司共对71家供应商进行碳培训,同时选取涉及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58家供应商作为绿色供应链建设的首批试点收集“绿色信息”。此外,通威股份、福莱特、协鑫集成等企业均将ESG领域相关议题融入供应商筛选、评价考核体系中。

除了对碳排放数据的披露,为应对气候变化,8家光伏企业都进行了与气候相关的组织建设,定期审阅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与机会,部分企业将气候风险整合至公司风险管理流程,或是建立碳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开展气候相关合规性评估。此外,隆基绿能、阳光电源、通威股份、晶科能源还在ESG报告中设立了详尽的应对气候变化落地行动表。

其中,隆基绿能承诺以2020年为基准,2030年运营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下降60%,在2030年采购的每吨硅料、每瓦电池片和每吨玻璃的碳排放强度相比2020年下降20%。阳光电源承诺到2028年在全球制造和运营中使用的电力100%为可再生能源。通威股份力争2025年实现碳排放强度相比于2020年下降19.5%,2030年前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在2023年开展范围3碳盘查。晶科能源承诺到2030年能源管理系统部署到公司所有运营环节,计划到2025年实现所有工厂和全球运营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在2050年前实现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针对推动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进行低碳转型方面,COP28大会期间,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隆基绿能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光伏技术、制氢技术做得更好,能够为能源转型贡献更大的力量。隆基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清洁能源制造清洁能源,让生产环节变得特别清洁。要构建绿色生态链,让隆基的供应商的产品是绿色的。

过去几年,隆基已经连续三年举行了绿色供应链大会,给供应商施加推动力和压力,让他们进行绿色转型。同时,隆基还会给供应商进行培训,特别是小的供应商,教他们如何进行绿色发展、绿色认证等。从目前来看,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要扩大覆盖面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提高绿电占比已成必然选择

在企业开展ESG治理的过程中,绿电、绿证是其实现用电结构低碳转型过程中不得不提及的概念。

绿电,指的是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因相较于其他方式(如火力发电)所生产之电力,对于环境冲击影响较低。目前,绿电的主要来源为太阳能、风力、生物质能、地热等。而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的“电子身份证”,是消费绿色电力的一种证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上述8家光伏企业在自身用电能耗上,均提出了提升绿电(或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的目标。其中,不少企业还披露了2022年度绿电用量情况。

根据统计,通威股份、隆基绿能、阳光电源以及晶澳科技在各自的报告中明确披露了2022年度绿电用电占比,分别为81.73%、47.18%、45.00%、27.00%。此外,TCL中环披露了可再生电力用电量,对比其用电总量,其绿电占比计算为0.75%。值得一提的是,隆基绿能还公布了其在2022年度因使用绿电避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429288tCO2e。

对于绿电的使用已经成为各企业在披露关键绩效时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关乎各企业低碳运营的效果。

对于各企业而言,绿电的来源不外乎自供自给、外购这两种形式。尤其是自供自给,已经是各光伏企业的“标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旗下各生产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是上述光伏企业实现绿电自发自用的主要形式。2022年度,晶澳科技扬州基地12.75MW分布式电站项目陆续投入使用,发电量用于基地工厂内生产及办公使用。在这一年,该基地前三期光伏电站合计生产绿电1250MWh,且随着第四期的投入使用,其每年绿电发电量预计可达9500MWh,有效实现电力成本的降低和低碳化转型。

据悉,可再生能源发电预计覆盖未来70%的能源消费,但还有30%左右依然需要依赖化石能源,如钢铁水泥、航空运输、远洋货轮等领域。如何在这些绿电覆盖不到的领域实现深度脱碳?隆基绿能认为,氢能就是这30%能源领域深度脱碳的最佳解决方案,基于此,提出了“绿电+绿氢”战略以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在COP28期间,李振国分析了目前绿氢的发展前景以及氢能在全球各大洲的发展潜力。李振国表示,实现绿氢制造过程中的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化是当务之急。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降低绿氢生产中的电力成本并且使用绿色电力。

在协鑫集成的ESG报告中,该企业明确提出“通过安装光伏,提高绿电使用比例”、“购买绿电”。在TCL中环的报告中,该公司在2022年度首次披露可再生电力用量,并同样表示要改变用能建构,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提升绿色电力使用比例。

可以看到的是,在生产基地厂商铺设光伏发电板,是光伏企业提高绿电用量的常规操作。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也已经开展绿证购买的工作。

阳光电源在其报告中介绍,2022年度,该公司通过购买国际绿证抵消碳排放10265.40吨,取得较为明显的减排效果。通威股份则在其报告中称,该公司积极参与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2022年度交易绿色电力证书35万张,销售收入近千万元。

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已经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开展绿电绿证交易、消费绿色电力。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提出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这一政策被视作宣告了绿证时代的正式来临。

“绿色电力市场建设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新能源交易部副主任张楠认为,绿证核发全覆盖将能破解过去绿证核发受限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绿色电力市场规模的扩大。

技术创新打造绿色低碳产品

光伏企业致力于用清洁的技术与产品,推动全球能源变革和绿色低碳发展。因此,光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打造的绿色产品至关重要,此类产品不仅生产制造过程低碳环保,并且能够助力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在这方面,8家企业均致力于科技创新,以及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的发展。其中,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协鑫集成表现出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些年来,光伏企业的研发费用持续增加。以2023年前三季度为例,TCL中环、阳光电源、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福莱特、协鑫集成这8家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达到19.14亿元、17.42亿元、16.13亿元、11.75亿元、10.52亿元、8.31亿元、4.89亿元、1.31亿元。

报告显示,在各事业部研发中心的基础上,隆基绿能于2022年7月建立隆基中央研究院。此外,引入跨行业技术人员,成立“创新开拓小组”,专注探索研发“光伏+”多能互补能源系统方案。截至2022年底,公司整体研发人员为4036人。目前,隆基不断拓展光伏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场景,通过搭建友好型光伏电站方案、源网荷储方案以及多能互补方案,助力电力行业实现碳中和。同时,隆基也为户用分布式用户提供了标准化户用光伏、多场景户用光伏和全新升级的“隆基向日葵”等解决方案,并探索“光伏+”综合利用模式,打造绿色产业新场景。

晶科能源亦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助推绿色低碳发展。截至2022年末,公司研发中心拥有15个省级科研平台和1支省级创新团队,累计授权专利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80余项。截至2022年末,晶科能源累计22次打破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的世界记录,在过去2年里已连续7次打破N型TOPCon电池的世界记录,最高转换效率达26.4%。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创新的光伏技术和光伏产品,晶科能源不断拓展光伏技术多元化规模应用场景,积极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制氢、储能等领域。例如,晶科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就助力迪拜水电局新总部大楼达成了零碳目标。同时,晶科能源还进行了“农光互补”和“光伏治沙”等措施,“农光互补”将光伏产品与农业种植、生态养殖等相结合,既可实现绿色无污染发电,又能满足种植、养殖需要,“光伏治沙”则通过建设风电光伏大型基地项目,把荒漠地区改造成绿洲和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同时起到固沙治沙的作用。

与之相似,通威股份也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推动能源变革。通威股份2020-2022年研发费用投入分别约为10.35亿元、20.36亿元和44.01亿元,研发投入近三年持续增加。

自2020年始,通威研究出了“TNC”电池技术,为新一轮的行业发展周期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目前TN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超25.4%,真正实现高发电增益。截至2023年上半年,通威股份TN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提升至 25.7%(未叠加SE技术)。该公司THC中试线已完成双面纳米晶技术开发,当前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6.49%。此外,该公司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其中,P 型TBC研发批次效率达到25.18%,N型TBC最高研发效率达到26.11%,钙钛矿/硅叠层电池效率达到31.13%。

在同样不断提高光伏产品技术转化率的同时,晶澳科技同样也在积极践行绿色制造,打造绿色低碳产品。截至2023年2月,晶澳科技6个基地已被列入工信部“绿色工厂”名单。

截至2022年,该公司所有主流产品均通过法国Certisolis碳足迹认证,182 型主流产品均获得意大利EPD (Environment Product Declaration) 环境产品声明,核心技术“高效PERC单晶电池及组件技术” 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多款产品入选工信部首批光伏电池组件“绿色设计产品”。

2023年11月,晶澳科技旗下多系列产品通过法国权威机构Kapstan顺利完成挪威和意大利EPD(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环境产品声明,并在两国EPD系统上完成了注册。这意味着,该公司在产品生态设计、碳足迹减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再次得到认可。

截至2022年,公司所有主流产品均通过法国 Certisolis 碳足迹认证,182型主流产品均获得意大利EPD(Environment Product Declaration)环境产品声明,核心技术“高效PERC单晶电池及组件技术” 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多款产品入选工信部首批光伏电池组件“绿色设计产品”。

晶澳科技还在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解决方案,用绿色产品与创新模式助力各产业与地区绿色低碳转型。例如,2022年,晶澳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投资运营300MW 光伏“平价上网”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16.2万吨,相应可减少二氧化碳约43.8万吨、二氧化硫约104.2吨、二氧化氮约99吨。此外,晶澳还为河北焰中沽源200MW牧光互补项目供货全部高效单晶组件,助力打造清洁奥运,为泰国乌汶府诗琳通水库58.5MW浮体光伏电站提供光伏组件,助力泰国迈向低碳社会。

协鑫集成同样通过不断升级的光伏技术,在提升光伏效能、屋顶光伏安装以及海上光伏等方向协助社会提高绿色清洁能源的比例,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显示,其广泛应用光伏产品于漂浮光伏、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工业集群和社区住宅等场景,全面推广可再生能源。

绿色产品离不开绿色制造,而要达成绿色制造则需要在污染物控制上有所建设。8家企业均严格把控“三废”排放。阳光电源2022年度公司环保费用729.33万元,同比增加约109%,主要是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的增加。2022年,通威股份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100%,无害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95%。晶科能源以“严于各运营所在地法定排放标准20%”为内控要求,开展排放物管理工作。

公益慈善与乡村振兴中的光伏力量

2022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光伏扶贫作为十大精准扶贫项目之一,是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同时,乡村振兴也是光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

光伏龙头企业正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产业链优势、产品技术优势、生态合作优势等,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在新技术新模式的加持下,生态农业、光伏发电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光伏 +”产业兴乡模式,“整县推进”等分布式光伏发展模式在助力乡村实现清洁能源应用的同时,为乡村产业升级、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通威股份通过推广“渔光一体”三产融合,打造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为一体的三新示范园区,实现“光伏+渔业”的集约式发展。在经济效益上,该模式通过土地的复合利用实现水产养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项目、尾水处理有机结合,提高渔业养殖水平,增加单位土地的效益。在社会效益上,以“生态保护+产业助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项目建成投运后为当地村民就业和村集体增收提供新的路径,助力农业转型和国家乡村振兴。

晶澳科技自2015年起,先后在宁夏盐池、河北康保、河北临城等地区建设国家级乡村振兴光伏项目。晶澳科技探索“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2022年,首个“整县推进”并网项目——曲靖晶龙3.6MW 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帮助曲靖当地实现乡村能源集约化开发。截至2022年底,晶澳科技已经实现了牧光互补、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山地应用等场景,构建“提供帮扶资金+租赁支付+提供工作机会”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国内8家光伏龙头企业皆从捐款、产业帮扶等层面积极投身公益慈善行动。其中,捐赠总额位列前三位的分别为通威股份(5788.98万元)、TCL中环(2332.00万元)、隆基绿能(1076.01万元)。除了捐赠之外,光伏企业借助自身业务优势、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将光伏融入公益行动的方方面面。

比如,晶科能源为国内外多个地区捐赠太阳能光伏板,助力光伏新能源研发,推动光伏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公司探索“光伏+救灾”的公益模式,向受灾地区捐赠光伏组件,帮助受灾当地紧急恢复电力供应,保障当地生产生活与灾区重建正常推进。2022年,TCL公益基金会捐助2217.56万元,捐赠资金主要用于面向新能源公司分布式整县开发,及在未来开展地面项目的目标地区开展光伏助学计划。

女性权益保障任重道远

近年来,在ESG的诸多话题中,保障女性参与企业决策权利,增加女性在董事会占比日益受到关注。董事会多元化是ESG“社会”纬度的核心议题之一,而性别多元化是该议题下的关键考察维度。女性董事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比例过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内部或存在不利于女性就业、职业发展的职场生态,从而降低女性进入高级管理层或加入董事会的可能性。



根据德勤全球董事会治理计划2022年2月披露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仅有5%的CEO职务由女性担任,仅6.7%的董事会主席职务由女性担任。在中国内地,董事会女性成员占比为13.1%,全球董事会女性成员占比最高的国家为法国的43.2%,亦未过半数。

具体到国内A股市场,数据显示,5123家上市公司中共有高管39604名,其中女性9889名,占比为24.96%,董事长为女性的上市公司有322家,占比约6%。根据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发布的《20231年中国上市公司女性董事专题报告》,十年间上市公司女性董事比例持续增长,女性董事比例从十年前的10.22%增长至如今的17.91%。我国董事会中的女性董事人数仅为1.39人/家。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2022年,我国8家光伏龙头企业中,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女性成员占比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福莱特(57.1%)、TCL中环(44.4%)、通威股份(33.0%)、晶澳科技(33.0%),除晶科能源、阳光能源外,其他6家企业占比均超过中国内地企业董事会女性成员占比平均值(13.1%),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新能源企业对于性别多元化议题的重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3.2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2%。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国内头部企业中女性员工占比在18%到29%之间,均低于全国女性就业人员比重。总体来看,国内新能源企业董事会女性成员、女性员工的占比相对于国际平均水平仍存在差异,未来仍有一段相对较长的路需要走。

具体到女性权益保障,国内光伏龙头企业在ESG报告中皆列举了相关制度和措施,从女性员工假期(婚育、哺乳、产假等)、女性特别福利津贴、女性关爱活动等方面保障女性员工劳动权益。

在8家光伏龙头企业中,三家企业特别在报告中列出了享受育儿假的女性员工返岗率。2022年,隆基绿能共有635名女性员工享用育儿假,休假后返岗率达79.53%。2022年,阳光电源享受育儿假员工总数36人,其中享受陪产假的男员工数量311人,享受产假的女员工数量56人,男、女员工的返岗率均为100%,回任一年以上的男、女员工比例分别为91%和86%。2022年,TCL中环休育婴假员工数女性1379人,男性295人,男、女员工的返岗率均为100%。

多家企业制定并执行相关规定,从制度层面切实保障女性员工权益。比如,TCL中环参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要求,制定并执行《女职工特殊保护管理规定》,明确女职工在经期、怀孕期和哺乳期等特殊生理阶段的劳动禁忌及享有的合法权利;晶科能源制定《女职工保护规定》,保护全体在职女员工的劳动权益,规范女员工禁止从事的劳动及其在经期、孕期、 产期、哺乳期的保护措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