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跨界资本“降温”

董梓童 来源:中国能源报 编辑:jianping 光伏跨界

近期,跨界光伏企业投资开始“退潮”,部分项目可能通过资产出售、合作开发等方式“软着陆”。

“玩具大王”*ST沐邦连续第九个交易日股价下跌,房地产企业宁波富达宣布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化工企业和邦生物决定终止分拆子公司上市,医疗企业麦迪科技增收不利、连续两年亏损……跨界光伏企业近期在资本市场表现不佳,频频遇冷。

多家分析机构认为,近期,跨界光伏企业投资开始“退潮”,部分项目可能通过资产出售、合作开发等方式“软着陆”。中长期而言,在技术或其他资源领域具备优势的企业仍存突围机会,否则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运营或存挑战。

跨界企业频频“折戟”

光伏行业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企业跨界进入。这些企业看中了光伏行业窗口期、市场需求和潜在的高回报率。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市场需求变化,部分跨界企业难以维持运营,导致行业出现集体退潮的现象。

日前,宁波富达宣布终止收购晶鑫材料部分股权。晶鑫材料是光伏银浆产业链核心企业。此前,宁波富达称,公司将在原有商业地产和水泥建材两大主营业务基础上,新进入以光伏银粉为主的电子专用材料领域,并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与目标公司实现有效协同,助力公司实现产业转型突破和能级提升。

4月底,和邦生物披露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分拆所属子公司武骏光能上市。武骏光能即和邦生物开展光伏业务的下属企业。公开信息显示,武骏光能于2022年1月启动A股IPO辅导,和邦生物当时认为,有利于实现业务聚焦,有利于绿色能源业务发展。近年来,武骏光能业绩数据不佳,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降,净利润由盈转亏。

3月底,乳业龙头皇氏集团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因整体战略调整及资源优化考虑已转让安徽绿能控制权,公司目前无钙钛矿电池生产业务。据悉,安徽绿能的主营业务是光伏。2023年,皇氏集团拟分拆安徽绿能独立上市,而后因市场环境变化及战略调整,终止该计划。

不只是上述公司,多家跨界企业在增添光伏业务后,反成累赘,导致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在跨界光伏业务后,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麦迪科技实现营业收入规模大增,分别为6.18亿元和2.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33%、67.1%,其中光伏业务对此有很大贡献。然而,净利润却出现了较大变化。2023年,麦迪科技归母净利润为—2.69亿元,同比下降902.79%,由盈转亏,2024年亦亏损。

优势不足难以为继

多家券商机构分析认为,跨界企业原本是为在保证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盈利领域,然而事与愿违。

中泰证券指出,麦迪科技原有业务收入趋稳,跨界投资光伏寻求新增长点。2023年,麦迪科技以高效n型TOPCon电池为切入点,进军新能源光伏行业。尽管原有医疗信息化及医疗服务业务仍保持盈利,但新能源光伏开展的前期投入较大,导致业绩出现亏损。不过,公司跨界本就面临经营风险。跨界进入光伏行业后,公司可能会面临经验与知识匮乏、资源分散等问题,如果光伏新业务不及预期,也会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近年来,全球碳中和趋势加速,光伏市场需求大增,行业内企业大量扩产。同时,行业的高景气度吸引了不少跨界企业跟风入局,跨界资本也同时涌入。随着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求失衡。自身技术积累不足、客户群体不稳定的跨界企业面临较大损失,不得不面临剥离光伏业务,或永久退出的局面。

华西证券指出,受光伏业务影响,麦迪科技今年增收不利。随着剥离光伏业务,公司业绩或将迎来转机。

中诚信国际认为,在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2023年以来部分项目已经放缓实施进度,多个规划产能或木头项目宣布终止或延期,其中大量跨界企业暂停投资光伏项目。

华泰证券指出,跨界企业由于前期盈利积累有限,填补资金缺口的途径较少,可能面临无法清偿到期债务,选择终止或延期规划产能,部分财务情况恶化的企业面临破产重组。2024年以来,已有东旭蓝天、领达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被ST。

据业内人士透露,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一些国资接手光伏项目的案例,这是对所投资企业和相关技术的加码力挺。同时,原先主业实力雄厚的企业跨界光伏,目前仍然有稳定的团队,只是暂停进一步扩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