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贤:光伏业亟待体制创新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   欧美市场接连“双反”,对本已深陷恶性价格战泥淖的中国光伏制造业冲击之巨,不言而喻。与三年多前金融危机引发的行业萧条时期有所不同的是,一些一贯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的业内人士,此时也变得神情凝重起来。   曹仁贤便是其中之一。   尽管曹一手创办的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

  欧美市场接连“双反”,对本已深陷恶性价格战泥淖的中国光伏制造业冲击之巨,不言而喻。与三年多前金融危机引发的行业萧条时期有所不同的是,一些一贯对行业前景充满信心的业内人士,此时也变得神情凝重起来。

  曹仁贤便是其中之一。

  尽管曹一手创办的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电源”)的核心产品——光伏逆变器——并不在欧美“双反”之列,阳光电源也已于2011 年成功登陆国内资本市场,但恶劣的价格战与严峻的行业形势,仍使得这位国内光伏逆变器龙头企业的掌舵人没法轻松起来。让曹最为忧心的是,国内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光伏业优势,正在恶性竞争中瓦解、崩塌。

  两年前的2010 年夏天本刊曾专访曹仁贤,那时的光伏业,正如火如荼、如日中天。时隔两年,行业景象已大相径庭,令人不禁唏嘘。

  国庆长假期间,本刊记者前往合肥再次专访了假期仍在加班的曹仁贤。两天中,曹先生于公事之余,由越来越激烈的价格战开始,深入分享了他对当前行业形势及未来趋势的思考,以下是经过整理的访谈内容。

  《太阳能发电》杂志:您怎么看待光伏业当前的价格战?

  曹仁贤:光伏设备的价格肯定要逐步下降,这是光伏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短期来讲,价格一下子降到很低,不仅企业没有利润,实际上也没有降低成本。

  无论电池组件还是逆变器,都需要保证一个较长时期的寿命以及性能,如果成本降低过快,产品的品质就很难得到保证。

  技术革新和成本降低需要一个过程,主流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至今,重大的颠覆性的创新已经越来越难以出现,太阳能电池效率也好,风力发电机组也罢,将会在一种长期持续的细微创新中逐渐进步。而成本的降低,也会是长期的逐渐的。

  由于产能过剩,导致现阶段光伏产品的价值与价格背离,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如果长期如此,市场迟早会自我调节,必然要发生行业洗牌。

  两年前(接受笔者专访时—编注)我就已经说过,光伏业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品牌经营与完全竞争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在于把品牌价值做好,并提升产品性价比及企业创新能力,消费者会为此支付品牌溢价;而完全竞争情况下,品牌的溢价是不足的,因为低价的诱惑力非常大。

  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服务对象单一,又难以在短时间内考核产品品质,其产品很难划分出高低端服务对象,因此难以形成品牌差距。太阳能电池的寿命有几十年,在短期内很难判断其长期品质,所以消费者对其信任度比较脆弱,一味低价竞争,可能就会让消费者对其认同度更低。

  光伏的产业化发展才只有十多年,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品牌意识,但事实上光伏产品的价值差异是比较大的。只不过,国内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还没有形成差异化。京瓷、三洋、Sun Power 等公司的电池和高效组件价格为什么那么坚挺? First Solar 的薄膜电池也比中国产的薄膜电池价格贵一倍以上,为什么?

  就是因为差异化的品质。

  所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企业要加强品牌经营。虽然我们的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第二大了,但那只是产量,并不是产品性能和企业品牌。为什么一提到技术革命,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First Solar 而不是尚德呢?因为我们的品牌经营时间太短,现在又面临着刚站起来的几个有力量点的品牌,还没有站直就要倒下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