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龙:兆伏爱索的中国式“婚姻”

吴军杰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编辑:admin 兆伏爱索兆伏艾索合并
——专访兆伏爱索新能源董事长陈玉龙先生、总经理宁宁女士 同时专访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就江苏兆伏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伏”)与江苏艾索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索”)两家企业合并成立的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伏爱索”)而言

 

——专访兆伏爱索新能源董事长陈玉龙先生、总经理宁宁女士

  同时专访一家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就江苏兆伏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伏”)与江苏艾索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索”)两家企业合并成立的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伏爱索”)而言,笔者以为,这或许是此时对这家新公司最好的祝福。
  光伏业正临多事之秋,行业大规模整合一触即发,对众多业内中小企业而言,此时或许已是决定未来将何去何从的最后时间节点。因而兆伏与艾索的合并,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有了一些示范意义,或可给业内朋友一些有益的启示。


  “结婚”三要素:眼界、信心与勇气
  两家同样生产光伏逆变器的企业,在必然将要到来的行业大洗牌和大整合前夜率先合并,凸显出来的并非仅仅只是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果敢,还有突破自我局限的宏观视野和敢于做大的强烈进取心。
  在我们“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文化生态中,面对行业萧条时,更多的企业宁愿选择“休眠”或“假死”也要规避被整合的命运。也正是因此,兆伏与艾索的主动合并,除了抱团取暖,除了一心想要做大做强,还显示出了两位企业家对合并后企业前景的莫大自信。
  尽管光伏业新兴产业的光环还在闪耀,但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大力发展此一产业,以及光伏发电成本日益接近平价,光伏业不可避免地由产业发展初期开始向产业成熟期迈进。这一阶段的竞争景象及其演变过程,其实可以从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启发。
  譬如家电产业。
  如今四十岁左右的人或许都还有清晰的印象,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内家电产业发轫之初及其后不短的一段时期内,随着国家逐渐开放生产许可,众多电视机厂、洗衣机厂和冰箱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遍地开花。当其时,国内几乎所有省份都在上马家电项目,东部及南方一些地区甚至每个市、县都有家电生产厂家出现。
  而现在呢?全国只剩余下来几家家电企业。
  在我们并不太长的市场经济发展史上,类似的图景其实在一再重演。家电、纺织、食品、造纸、建材、电子、电信、汽车……,这个名单可以罗列很长很长,几乎可以包括我们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今,这个名单将添上光伏产业的名字。
  所不同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在新产业的初期发展和演变方面,历史似乎仍毫无新意,光伏业亦不例外。
  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和竞争的加剧,光伏业无论是组件或更上游的硅料产品,还是系统核心部件逆变器,都不太可能延续如今生产商遍地开花的状况。何况,作为一个能源产业,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垄断性。
  因此,太阳能发电行业当下的数量繁荣,一定会被相对垄断的质量和技术繁荣所取代。即或居安,亦当思危,况乎光伏业正深陷产业史上最冰冷的一个寒冬。从这个意义上讲,兆伏与艾索的合并,既理智又明智,更具有长远眼界。

 

  “美男”与“美女”的结合
  据前兆伏公司董事长也是现任兆伏爱索公司董事长陈玉龙介绍,兆伏公司成立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始终坚持创新和研发,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攻坚逆变器关键技术,至今已拥有8项发明专利、12项高新技术产品及18项软件产品。
  而与兆伏专注于集中性并网逆变器不同的是,艾索从创办之初就一直坚持中小功率逆变器的研发,其产品已获得多项国际认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其单相逆变器TL4600曾在PHOTON的测试结果名列小功率逆变器亚洲第一名。
  用陈玉龙的话来说,兆伏与艾索的合并,是两家90%的资源能形成互补的公司的结合。他笑言,这正如相互倾慕的一位美男和一位美女,最终走到一起来是必然。
  陈玉龙的借喻倒也贴切,今年五十左右的他器宇轩昂,浑身散发着中年男人的自信与沉稳;而前艾索公司董事长现任兆伏爱索公司总经理宁宁女士,也确是位典型的江南美女,却又不乏邻家姐妹的细腻与亲和。
  他们二位都不约而同地特别强调,合并前的两家公司有着太多的互补性。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合并是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大于三。两家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互补:一是大功率和小功率逆变器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的互补;二是全产品链生产设备线的互补;三是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团队与市场开发能力的互补。
  陈玉龙认为,无论是前兆伏还是前艾索,无论是从头开发小功率逆变器还是大功率逆变器,都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才有可能研发出产品来。可市场不会等你,而且目前无论大功率逆变器还是小功率逆变器的市场竞争都已经相当激烈,也已经初步形成了品牌竞争格局。如果两家企业各自去开发,不仅投入重复,还可能错失发展良机。
  也正是因此,这两家资产规模相当、原本在2013年都将拥有上市申请资格的企业,却宁愿搁置了原定的上市目标而选择合并。这对一心梦想做一家上市公司的陈玉龙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
  对此,陈玉龙特别强调其算未来帐的心态。据他介绍,在两家公司刚有合并设想时,他与宁宁在心态方面几乎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两人都更愿意着眼长远共创未来。在他们看来,合并后的兆伏爱索拥有了全系列的光伏逆变器产品生产能力,仅这一点,无论是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上市可行性,新公司都远比合并前各自独立经营的公司强很多。
  而对于合并,宁宁的考虑主要有二点。
  在她看来,任何产品的研发,不但要有短期的领先性,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尽管艾索在中小功率产品上展现出来的研发实力很强,但在大功率产品上却相对较弱,而与兆伏的合并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同时,合并后的新企业的综合研发实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其二,宁宁并不否认,在这个无比寒冷的行业冬天,合并可以抱团取暖。她认为,光伏业起伏波动太大,只有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才能够抵御各种可能的市场变化。让宁宁感受尤为深刻的,正是市场的突变及由此带来的落差。艾索的定位主要是向国际市场,但海外各主要光伏应用市场这几年间的大起大落,对艾索的单一产品及市场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宁宁看来,这一挑战对一直着眼于国内大功率逆变器市场的兆伏同样适用。
  面对这样的市场背景以及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担忧,宁宁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大功率逆变器。而兆伏的陈玉龙,此时也正在考虑开发适合国外市场的小功率逆变器。
  尽管方向正好相反,但两个人的目的却相同,且遇到的困境高度一致:在如此萧条的市况下,如何才能用最直接的方式直接解决问题,迅速实现全产品线或者说产品和市场的多元化?
  或许这就是缘分吧,一个恰恰好的机会让陈玉龙和宁宁都知道了彼此的困境与想法,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合并被两位企业决策者摆在了最优先的日程上。从2011年8月份开始意向接触,到2012年元月5日正式举行合并庆典,整个合并的谈判和执行,不过才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真可谓神速。

 

  “女主内”
  对于已不是第一次创业成功的宁宁来说,合并最大的障碍或许是接受由一个主导者到辅助者的角色转换。这并非仅仅是对企业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的放弃,更需要对彼此在企业发展方向以及经营理念的修正与包容。
  当然,陈玉龙同样面临着类似的角色与心理转换。只是相对来说,由完全自己说了算的主导者转变为凡事需要跟人商量着来的副手,这对宁宁这位下属眼中的“女强人”和她自认为的“女小强”,或许更为不易。但从她不到十年的创业史中,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她为了事业发展甘愿妥协的性格因子。
  大学毕业后,宁宁进入一家大型国营单位从事工程建造预算,后换岗到业务方面,这让她开始更多地接触市场,并由此积累了许多社会资源,为后来自主创业开办景观规划与设计公司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创业几年下来,尽管公司经营还算顺利,但宁宁也深刻感受到了女性在建筑行业里生存的艰难。同时,几年创业的摸爬滚打也让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内心对实业的渴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宁宁认识了艾索当年的创业团队,对方邀请她加入。对于一心渴望做实业的宁宁来说,这无疑是个不错的机会,何况是有着无限前景的新能源行业。于是,她毅然卖掉了经营五年的第一个公司,作为投资人加入了艾索团队,开始了其人生的第二次创业。
  五年的第一次创业生涯,带给宁宁的收获颇多。因为初创时期公司很小,运营与管理都必须自己亲手抓,由此训练了宁宁清晰的项目管理概念和极强的人际整合能力,这为她后期在艾索核心团队分离时独立支撑公司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直到现在,艾索的老员工都仍习惯性地称呼宁宁为“宁姐”而不是“宁总”。实际上,这是宁宁一直倡导的,目的是营造一种融洽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她甚至要求大家称呼年纪轻轻的杨青为“青姐”——这位艾索创业之初就进入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其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年限正好跟艾索公司创业年限重合,是公司的创业“元老”之一。
  在杨青看来,宁宁既有女强人的一面,做事非常果敢,但更多的是刚中带柔,正是她对下属的体贴与创业激情,不断激励着大家的斗志。在艾索创办之初的产品研发阶段,恰逢全球金融危机,那时业内悲观弥漫,而艾索却创造了2009年公司注册当年出样品、当年获得国际市场认证、且当年开始市场拓展的良好成绩。
  没有任何一次创业会一帆风顺。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形势刚刚让人感觉能喘口气的2010年年初,由于经营理念的巨大差异,艾索核心创业团队被迫解散,宁宁选择了与另一位负责技术的伙伴坚持经营艾索,并仍在当年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欧洲和澳洲市场达到了60MW近3万台的出货量。
  有时候,当一个人在进入了某种通道之后,会发现即或自己想偷懒,但形势也会推动着你身不由己地向前跑,而无论事业还是人生。尽管此时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效果却往往事半功倍。
  在宁宁自己看来,很有些无知者无畏般莽撞开始创业的她,一直都像是被赶上架的鸭子,总有着这种被形势推着向前走的感觉,此前独自创业时如此,合伙创业也是。因为艾索的运营此前一直由那位离开的伙伴负责,在这位伙伴离开后,宁宁就不得不亲自上阵了。
  宁宁认为,或许是此前五年独立创业的经验带来的底气和积累,才让她敢于面对那种艰难。但同样也是这些艰难,让宁宁在企业内控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
  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过独立创业与合伙创业的经验和比较,对于艾索的第二次“婚姻”, 宁宁对合作以及自身定位都有着更为清醒务实的认识。
  在她看来,艾索曾经的危机给了她两个方面的收获。其一是更加懂得信任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充分的信任才能避免团队成员在猜疑中内耗;其二是做产业一定要有足够长远的眼界和眼光。
  “我觉得我在整个团队的构架、制度方面,可能更擅长一些。”这促使她主动选择承担起合并后兆伏爱索的对内管理,甘愿担当起了新公司“主妇”的角色。她认为,女性的细腻、敏感和包容,更适合技术研发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

 

  “男主外”
  而在宁宁眼里,陈玉龙眼界开阔,是一个行动力极强能够率领“飞虎队”的人。因此,由他“主外”,公司更能够抓住时机获得发展。过去的创业经验让宁宁了解,陈玉龙的市场开拓能力正是自己运营企业最不足的地方,而在光伏这样一个开拓性的市场,企业一定要有能够率领大家冲锋陷阵的领军人。
  当然,吸引宁宁眼光的,还有陈玉龙超前的眼光和敏锐的商业嗅觉。
  但陈玉龙却对谈起自己如何进入光伏行业时感觉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是扬中人。
  用陈玉龙的话来讲,扬中是中国最小的城市之一,但却出了很多光伏业奇才:尚德的施正荣和季广峰、中电的陆廷秀、海润的杨怀进、赛维的朱良保,等等。
  而与施正荣是高中同学以及与陆廷秀曾经是同事的经历,让陈玉龙在谈到自己进入这个朋友们已经如日中天的行业时,有些羞愧之余,亦满怀踌躇。
  所谓“近朱者赤”,老朋友们的成功,必然会刺激陈玉龙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但在创办兆伏之前,他却一直没有下定决心介入。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正如他很早前就曾对自己的老朋友、一位著名光伏人说过的那样,这个行业内的很多产品,迟早有一天会到论斤卖的地步。
  或许在当时,他就已经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现在。
  与宁宁有些类似的是,陈玉龙大学毕业后,先在工程机械行业做技术工作,接着开始做销售。后来,他参与一个国企的改制,任职过包括副总、财务总监、副董事长等管理职位,并由此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陈玉龙所在的这个改制企业属于电器行业,因此他对电力电子产品相对更为熟悉一些,加上他认为,光伏业发展到最后,核心是系统集成,是实现并网。
  这正是陈玉龙在观察良久之后,最终选择逆变器产品介入光伏行业的原因。而竞争较小和后续空间广阔,也是他选择逆变器的理由之一。当时,国内能生产光伏逆变器的只有合肥阳光等一两家企业,国际逆变器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也很少。
  据陈玉龙介绍,2007年成立的兆伏,首先就将目标放在了研发上,但研发工作一直进展不太理想。到2008年时,国内开始有了一点市场需求,但兆伏的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
  也是机缘巧合下,一款国外知名逆变器企业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陈玉龙。
  于是,陈玉龙决定,在不放弃自身产品研发的同时从市场开拓入手,与这家国外品牌企业合作,成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代理。
  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下半年,在兆伏的代理下,这家国外逆变器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了60-70兆瓦的产品,客户包括尚德、大唐、华电、中节能等业内知名企业。
  由于自主产品的推出,兆伏代理国外逆变器产品的历史于2009年年中结束。当时,兆伏推出的产品系列覆盖了100K到1000K各型号。据陈玉龙介绍,截止与艾索合并之前,兆伏的产品已占据国内市场接近20%的份额。
  陈玉龙以及兆伏的市场拓展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价值观是“婚姻”的基础
  对于一家由两个公司合并而来的企业来说,文化价值观的统一,尤为重要。
  陈玉龙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来到兆伏爱索苏州工厂——陈玉龙特别地一再向笔者强调这一称谓——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与整合两个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系统。当然,这种整合由看得见的地方着手,由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开始。
  在兆伏爱索成立庆典上,除了新公司LOGO,而无论是前兆负员工还是前艾索员工,所有在现场参与活动的人员的名片、铭牌等显示企业痕迹的地方,都已经改换成了新公司信息。
  甚至还包括公司员工的自我介绍和称谓。
  正如陈玉龙一再向笔者特别强调的那样,他希望从合并之始,无论此前是哪个公司的人,都应该统一自我介绍和称谓。在他看来,即或是在企业内部,都不能让人感觉到“你是扬中的,我是苏州的。我是兆伏的,你是艾索的”这样的区别。
  这绝不是一个“亲爱的,我在刮‘我们的’胡子”一样的笑话。陈玉龙对于文化和价值观整合的细节要求一点都不为过。事实上,无论国内外,企业合并的例子都比比皆是,但很多合并之所以最终仍走向分离,皆因合并之后内部文化仍壁垒分明,合并只流于表面形式。
  但陈玉龙的文化整合之路还很长,在他的工作计划表上,排列着很长一串的整合内容:企业使命、战略目标、价值规范、员工行为规范……。
  在宁宁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把艾索的逆变器做成全球最好的梦想。合并后的新公司,让她看到了这个梦想实现的可能,“在没有合并之前,我一直只是把这个想法当成梦想放在心里,但在合并之后,当我看到这个团队,我觉得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理想去做,因为我看到它是可以实现的。”


 

 

 

 

 

0